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1、确立"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和"八个会"的教学要求即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和日常英语)、会写(新闻和公文)、会摄(摄影和摄像)、会演(文艺节目)、会主持(礼仪和电视节目)、 会设计(广告和动画)、会制作(影视作品)、会包装(自我形象),努力打造集采编播能力于一体的现代影视传媒艺术人才。
2、组建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学院注重聘用有实践经验特别在工作第一线的业务骨干兼职教学,大胆起用中青年教师,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到与教学相关的岗位挂职锻炼。在聘用教师时,参考学历,注重能力。目前,学院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强于1:13,中青年教师占2/3,具有副高职称的占1/4,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良性搭配。
3、实行分段教学制和模块教学法。学院倒排学生就业方向、知识构架和课程设置,将学生就业中的应用能力课程分类合并成若干模块,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4、以项目带教学。学院根据社会需求,把社会业务带进课堂,把项目"创意-设计-制作-点评-选优"作为教学的完整过程。
5、实行"2+1"教学模式。学院把最后一年的课堂搬进企业,把教学任务移交给企业与学校同步实施,实行学生毕业时所掌握知识与企业需求的同步接轨。
6、设立职业能力考核站,实行多种证书制度。学院成立影视文化职业资格培训考核中心,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国家级的培训考核机构,其中包括信息技术教育(ITAT)工程培训基地、CECA(计算机动画)培训基地、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培训基地、普通话测试站、三维CAD培训考核站和影视艺术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中心等,为学生就地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提供有效平台。
……
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
艺术本身是一种个性,江南影视学院十分注重培养和张扬学生个性,并为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搭建平台。
产学研联合体,是学院与企业联手成立的学生实践和就业平台,旨在实现教学、就业的无缝接轨。2006年,学院联合全国10多家知名动画企业成立"江南影视动画产学研联合体",由中国动漫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毛勇先生和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先生担任总顾问,聘请了加盟企业中28位专家出任荣誉教授,在12家动画企业挂牌设立动画实训基地,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的最佳平台,已经有效完成了2届学生的毕业前能力强化教学和学生就业的安置,成为学院的一大创意品牌。
项目教学基地,是学院建在企业里和企业建在学院里互相渗透的产学研联合机构,旨在让学生接受一线专家的指点和体验企业文化的气息。2007年起建立在南京九元素动画公司的项目教学基地,为100名毕业前学生提供了一流的设备、一线的专家、一系列的业务项目,让学生在为市场服务中提升能力水平,毕业时多数学生在就地签约就业。
新星艺术团,是学院为影视表演类、主持播音类专业学生创建的艺术团体,通过对外承接社会演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工作环境,增强自我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礼仪服务公司,是学院专门为主持播音、空中乘务等专业创建的社会实践平台,它通过拓宽主持播音专业和空中乘务专业的服务范围,亲眼和亲身目睹社会对礼仪人才的迫切需求和感受自身的社会价值,增强就业的自信心。
先进文化进社区,是学院综合各专业协作功能创建的品牌活动项目,以"让我们关注社会,让社会关注我们"为主题, 以"送上一台文艺节目、采访一位先进人物、资助一名贫困学生、 举办一期艺术培训、制作一部电视专题片"为主要内容,将表演、编导、主持、设计、制作等专业的学生全方位参与,形成了一个专业之间互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