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吉林大学
“作为一名民办高校的吉利学子,我从来也没有自卑过。在这里,我深刻地感知到什么叫大学生活。我的每一天都在欢欣愉悦中度过,每天像海绵一样地汲取知识,学生社团活动则是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汇演,篮球、足球比赛,校园每天都有我的期待。我感受到,我正在营造自我,完善自我,健康成长!”“高考的失败决定了我命运的二分之一,是吉利大学给了我决定另外二分之一命运的权利。这里没有指手划脚的权威,没有拒人千里的冷漠。我明白了奋斗的艰辛,体会了幸福的滋味。两年来,我感受到了吉利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精益求精的努力,让我对她有了更多的期望,也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构想。我的命运与她的命运紧紧地拴地一起。我相信,今天她为我提供的一切,我都将在明天以更佳的状态回报。” 这是吉利大学学子的肺腑之言,是他们对学校阳光文化的感知。
特色之五:入学就意味着就业
“2004年就业率96.63%、2005年99.77%、2006年99.87%、2007年99.91%、2008年估计就业率继续攀高”。说起近几年学校的就业率,校长助理兼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徐志国如数家珍。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吉利大学的毕业生却凭借着过硬的动手能力、与时俱进的特色专业和强大的“就业平台”走出了这个“怪圈”。
据介绍,吉利大学依托中国吉利集团及其关联产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目前,吉利集团横跨亚、欧、美三大洲的投资及销售区域,为了实现吉利集团2015年产销200万辆汽车(其中2/3出口海外市场)的目标,吉利集团急需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目前,集团横跨亚、欧、美三大洲的投资及销售区域,集汽车、摩托车、装潢材料、生物工程、国际贸易、金融、旅游、房地产、文化教育、赛车运动为一体的产业结构覆盖了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凡愿意在吉利集团工作、符合分配条件的毕业生,集团将予以优先录用。同时,学校与全国工商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北京浙江商会、北京台州商会中2685家企事业会员单位广泛合作,建立了大量的校外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从而成功搭建了五大毕业生就业平台,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于特色专业的“订单教育”,则使学生从一入学就意味着就业。2007年,北京市教委统计并公布统计数据,吉利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就达到了99.91%,二次就业率达到100%,名列北京高校前列。同时,学校积极开拓海外就业市场,实现了部分学生就业的国际化。
建校短短八年的时间,吉利大学已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在汽车、会计、广告、国际贸易、外语、商务、机电、法律、新闻等各个领域展示了出色的能力。
陈相举,商学院02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目前任北京国电盛邦科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区域经理和技术专工,年薪10万元左右。2004年6月,陈相举在北京国电盛邦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期间,由于各方面表现优异,公司老总破例与还未毕业的他签订了一份工作合同书,正式工作后迅速被提拔为区域经理和技术专工。2005年6月,法国PRONAL公司发来邀请函,要公司派技术人员去法国共同探讨产品技术问题。通过考核,陈相举从25个分别来自清华、北大、交大、理工大、工大、农大等重点高校的同事中脱颖而出,在所有的外国专家、工程师中,他是唯一一名年龄在30岁以下却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去参加研讨会的。在会上,一个来自法国本土的老工程师问陈相举:“你是毕业于中国清华大学热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