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夫妻

孙大哥和他第一个媳妇结婚的时候,街坊们就是两种论调。一种说:“看人家孙玉明真有福气,媳妇跟电影明星似的,真是漂亮。”另一种说:“孙玉明就是个普通工人,家境一般,就怕养不住这漂亮媳妇啊!”
七年之后,孙大哥的媳妇抛下了丈夫和五岁的女儿,一个人远走高飞了。
一年之后,孙大哥又结婚了。这个媳妇来自农村,听说也是个被人抛弃的女人,没有孩子。街坊们又有两种论调。一种说:“两人都在感情上经历过坎坷,同病相怜,能好好过日子。”另一种说:“这半路夫妻,尤其是受过伤的,彼此存着戒备,以后的日子难说。”
日子开始了,和其他的家庭一样,柴米油盐酱醋茶。孙大哥接夜班的媳妇回家,媳妇给早起的孙大哥做饭。如此一年。忽然有一天,孙大哥媳妇在单位接到了电话,乡下老母亲得了急病,急需钱。她匆忙赶往医院,一家人围在病床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想问问孙大哥,却欲言又止。她想,孙大哥的工资就那么多,每个月花到月底便所剩无几。之前的日子,他一个独身男人,还带着个孩子,想必也是捉襟见肘的。就算有存款,才结婚不到一年,凭什么尽这份力呢?
一抬头,孙大哥也来了,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存折,对媳妇说:“这是她走时留给孩子上学的钱,先给妈妈看病吧,钱还可以再赚。”媳妇哭了。
孙大哥的女儿上了小学。家里花钱的地方多了,孙大哥又给自己添了活计。每天早出晚归,照顾孩子的事就都落在了媳妇一人的身上。“后妈”总是个敏感的字眼,人们都看着这对母女的生活。
有那么一次,大约是夏天,家家户户窗门都开着。人们老远就听见胡同里传来小孩子的哭声,于是都跑出去。只瞧见孙大哥的媳妇一边走一边数落着女儿,巴掌还不时落在女儿的屁股上,女儿哭得更惨了。娘俩就这样一路走进家门,人们面面相觑。不一会,孙大哥下班回来。几个素常关系不错的街坊拦住了孙大哥,把刚才看到的一幕说给孙大哥听,提醒他提防“后妈”。孙大哥听后淡淡一笑,说今天这事他已经知道了,女儿在学校不听话,闯了祸,教训是应该的。而且,就算他不知道,他也十分相信媳妇。因为,自从结婚他便想和媳妇再生一个孩子,可媳妇拒绝了。媳妇说如果再有一个孩子,照顾女儿就少了一些,这一个孩子挺好,和她亲生没什么两样。邻居们听说这话之后,都沉默不语了。原来,半路夫妻也可以真心相待。后来,街坊们还是两种论调。一种说:“孙玉明待他媳妇真好。”另一种说:“他媳妇待孙玉明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