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吨伪劣“氯化钾”害死900万尾虾苗

本报讯 只因为使用了镇江某公司的“氯化钾”肥料,扬州市邗江的养殖户900余万尾虾苗相继死亡,直接和间接损失达68万元。为此,镇扬两地消协联手调查,终于使得这起案件水落石出。记者昨日从镇江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目前,出售伪劣产品的业主已经同意赔偿养殖户刘某的相应损失,目前此案仍然在调查处理当中。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消费者刘先生系退伍军人,自2000年起,在扬州邗江的霍桥境内承包79亩水塘,养殖砂虾。已有多年砂虾养殖经验的刘先生,今年打算在前些年成功养殖的基础上扩大养殖,为此,他四处向亲友举债,终于筹齐虾苗款。为了节约运费,他一改往年到扬州市区购进钾肥的做法,今年就近在当地霍桥某农资店购得“氯化钾”用于养殖砂虾。从4月28日至5月11日,刘先生先后3次放了900余万尾砂虾苗,不料每一次都死亡殆尽。
这个时候,刘先生开始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自己买的“氯化钾”肥料。他买来前几年自己用过的“氯化钾”肥料和今年使用的“氯化钾”肥料做了溶解实验,发现结果迥异。于是,他带着这两份“氯化钾”肥料和向亲友借债的借条,来到邗江消委会和扬州市消费者协会投诉。在扬州市消协的帮助下,刘先生终于通过权威部门的检测,证实了自己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泰州市质监部门出具的检测结果显示,刘先生今年购买的“氯化钾”肥料,虽包装上标注不少于60%的钾含量,但是经检测,钾含量居然为零!自此,可以确凿地认定:刘先生购买的是伪劣农资。
那伪劣农资和900余万尾虾苗无一存活这个事实之间有没有逻辑上的联系呢?为此,消协的工作人员专程赴无锡,找到这方面的权威部门——中国淡水养殖中心。该中心的专家给出明确答复:砂虾是海水虾,进行淡水驯化养殖时,须在幼苗阶段,人工勾兑出适宜其成长的、模拟的海洋环境。这就要求在模拟环境中出现相当浓度的“钾离子”。专家证实,如果“钾离子”缺失,砂虾必定在24小时内死亡。根据这个定论,可以说,刘先生所购的钾含量为零的“氯化钾”肥料不仅是伪劣农资,而且是直接导致900余万尾虾苗无一存活的元凶!
面对这一结果,刘先生手里挥舞着借条,情绪几乎失控。据了解,为了承包这79亩水塘,刘先生已经向能借钱的亲友借遍了钱,本想今年卖了砂虾还钱,可如今钱不仅还不上了,他的生活也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镇扬两地消协工作人员为此顺藤摸瓜,发现霍桥的农资店出售给刘先生的伪劣“氯化钾”化肥,货源来自镇江市,收据上是镇江某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印章,发货量是2.56吨。经两地消协调查表明,在这一坑农事件中,镇江某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属代开发票,真正的经营行为人是顾某,而顾某本人不具备经营资格。近日,镇江市消协、润州消委会、扬州市消协、扬州市邗江消委会这四处办案人员,合兵一处,在润州工商分局,与当事的镇江某农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及顾某见面,公布了调查结果,确认了镇江一方的当事人的责任。在此后多次约谈和调解下,当事人顾某承认自己进货失察,愿意赔付刘先生相当数量的钱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