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时事聚焦 → 文章内容 → 语言专家分析“淘宝体”等网络语言文学现象

语言专家分析“淘宝体”等网络语言文学现象

作者:佚名  来源: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11/10/11 21:04:33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咆哮”行未远 “亲”字又泛滥——语言专家分析“淘宝体”等网络语言文学现象

    网络购物逢人就叫“亲”(“亲爱的”的缩写),这个亲切又发腻的称呼替代了“你好”等传统问候,泛滥成了有意思的新文体。继“凡客体”“咆哮体”之后,淘宝卖家客服惯用的“淘宝体”已横扫网络,且耐力持久。

    官方“借词造句”

    淘宝卖家客服因逢人就叫“亲”而扬名,于是,随着部分媒体跟风造句,“淘宝体”渗透到了更多线下生活中,比如大学录取通知、招生广告、警方通缉令等。

    今年夏天,“洛飞Laphill”被录取到华中科技大学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在官方微博上发出“淘宝体”祝贺学生被该校录取:“亲,祝贺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华中大,985高校噢!森林大学,读书圣地哦!”南京理工大学在通过手机短信告知学生录取情况的时候,也采用了“淘宝体”,获得了“不一样”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热捧。

    无独有偶,“全国入狱免费包邮哦”这样出人意表的话语也出现在“金坛警方”微博上,得到了部分网友的认可。创作这组“警察淘宝体”的是一位北京职业动漫画家,因当地警方有意推出新颖的治安防范动漫宣传作品。更让人惊讶的是,今年8月1日外交部微博上的招聘广告也没例外:“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

    记者以“淘宝体”最常用到的“亲”为关键词搜索,造句五花八门,约9成是网友用来相互戏谑的。

 “听众”反应不一

    南京理工大学招办解释,今年入学的新生基本上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生活方式更具有网络特色,“淘宝体”的通知更能贴近广大学生的“口味”,同时也是对他们被录取的最幽默、最别致、最有意义的祝贺方式,让他们对即将进入的大学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

    网络上有不少人欢迎“亲”长“亲”短的“淘宝体”,认为职能单位使用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信息发布方对服务质量的重视。警方和高校适当采用这种话语有助于提升其服务质量和自身形象,采用这种“短平快”的文体、网民喜闻乐见的流行语,能改变平日一贯严肃的形象,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当然,逢人就“亲”的“淘宝体”,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一些购物者反感被“亲”,难以接受这个发语词。

    专家看法不同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李宇明对此表达了宽容态度,认为“淘宝体”和其他曾经走红网络的文体一样,都是一种网络语言游戏。对这种语言游戏应该豁达,不必太当真。大家都明白,许多人下了网不可能对自己的学生、孩子、同事这样说话。

    《咬文嚼字》主编郝明鉴认为,“亲”的流行,不仅仅是个称谓的改变,还是个有趣的社会学课题。亲、宝贝等都是私密化倾向的词语,现在堂而皇之地进入公共领域。从语词的角度推测,陌生人之间,希望通过称谓的变更,表现内心的真诚,扫除沟通障碍。在网络交易中,可能也和呼唤社会诚信的主观愿望有关。

    不过,语词专家、出版人黄集伟反对职能部门和高校在传播信息时,使用与自身角色相悖的玩笑式的网络语言。他指出,警方使用“淘宝体”有违警察应有的严肃形象,犹如学生用“火星文”写高考作文难被接受一样。高校使用“淘宝体”录取短信也有失妥当。职能部门应考虑到自身的表达规范和最大范围的接受人群,慎用网络语言。(记者 乐梦融)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语言专家分析“淘宝体”等网络语言文学现象>-: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