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诱人的米饭

张蓬云
报上说,有些大学和机关食堂,饭菜买多吃少,随意扔掉的现象很普遍。令人不安之外,想起过往的一些记忆,说来您听。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从学校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那时每个人的口粮都是按工作岗位、工种定量的,我们是每月32斤。当年有规定,每人每月必须节约1斤,而我们那个地方又要节约1斤,这样,我们就只有30斤口粮。单位每月向独身职工发一本粮票,就是白纸印的小纸条,一寸宽三寸长,每本30张,就是一天一张。这一张纸条上分三格,印“早中晚”,以示每日三餐,每餐撕下一块凭票打饭。早上是2两:一碗稀粥,半个馍,几丝老咸菜,共8分钱。中午4两:一碗米饭或两个馍,一勺茄子炖土豆或大头菜炖土豆,共一角八分。晚饭同上。偶尔会改善伙食,菜里有点肉,但大多是菜里有点肉味儿,如果菜里出现一块肉,就算中奖了。
那时没有经验,一吃饭就出了问题:有31号的大月怎么办?人的肚子,不能像商店“今日停业整顿”吧。老同事说办法有二:一是平日省,该吃4两,你吃3两,省出31号的饭。二是吃菜不吃饭,街上有小饭馆,卖一种叫“素合菜”的大众菜,一盘2角。我与几个同学就去了,每人买两盘,狼吞虎咽之后,肚子鼓了,可还觉得饿。你猜素合菜是什么,就是把茄子和西红柿切成碎块,加水煮。一个月内“吞”几次素合菜,再每天省一两,两项措施并举。
如何省呢?不吃早饭是不行的,晚饭省也不行,那会睡不着觉,只好在午饭上开刀了。因为委屈了午餐,还有晚饭寄托着希望。午饭一般是4两,我们可以打3两饭。当排队到了打饭窗口,说声打3两饭后,要装出一副讨好的样子面对炊事员,内中的潜台词就是,希望他手下留情。有个月,我省出了一斤多,在我过生日的那天,我买个肉菜,4个馍。我端着饭菜,在食堂外的大树下落座。面对饭盒里的菜和4个馍,没忙着吃。我闭上眼睛,心中说:远在东北的爸妈你们好,儿子24岁了,今天过生日,我要好好美餐了。说完,咬一口馍,却噎得我泪花闪闪……
如今的青年没了斤两概念,只知道一份汉堡,一份套餐。但珍惜食物,爱惜粮食,是应该记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