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布局,报刊业的自我救赎- 报纸传媒网

网站首页 报纸刊例 媒体资讯
区域市场 媒体对比
报纸折扣 媒体平点
报纸简介 电 子 报 报业集团 排 行 帮 报纸分类 投放指南 行业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报纸传媒媒体资讯 → 全媒体布局,报刊业的自我救赎 · 网站访问量: 4706619

全媒体布局,报刊业的自我救赎

作者:佚名  来源:搜报网  发布时间:2010/10/8 20:43:56
报业集团在线支付
实证明了其可行性:截止2009年8月,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各项新媒体产业收入已经占集团总收入的30%,成长势头良好。

      压力重重,不得不转:新媒体冲击不断,双改要求紧迫
      一方面,报刊媒体的转型因为内部发展的需求成为必须,也被印证为可行;另一方面,一个国家媒体的不断扩容以及相互之间的融合可以使得整体的媒体市场布局和结构都更加完善,所以国家政策层面会鼓励媒体融合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如今,在政策的要求之下,报刊媒体的改革力度之大、要求之高都到了容不得半分犹疑之境,报刊转型迫在眉睫。
      2009年,全国有188种报刊以调整、兼并、重组、停办等方式退出市场,曾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的中央级媒体《中华新闻报》的倒下已经为所有报刊媒体敲响了警钟;随后,柳斌杰明确指出,“对那些宗旨不明、读者不认、效益较差、资不抵债、发展难以为继的报刊,要下决心注销停办;对那些不符合年度核验条件的,要予以注销退出;对那些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坚决予以吊销。”转企改制和报刊退出机制诚如两块大石压在那些发展势头一日不如一日的报刊媒体心头。
      新媒体的不断冲击,对市场的不断争夺,政策上对于报刊行业的改革要求,都使得报刊媒体的生存环境日趋严苛。新华社通讯社社长李从军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是,中国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此消彼长的现象不是十分明显,这与中国传媒业在应对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传播变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有很大关系。可见,报刊媒体充分利用新的媒体技术向着全媒体的方向布局不失为报刊自我救赎的一条良方。


      报刊全媒体布局三大要点

      那么,既然要转型,要完成全媒体布局并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就需要充分总结这十几年来报刊数字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更加稳妥地进行战略上的布局调整。要真正的走上全媒体的发展道路,至少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第一是资源优化利用的流程再造,第二是机制与体制的优化,第三是渠道的拓展与市场开拓。

      内容流程再造实现资源优化与整合
      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劣势主要存在于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两大方面,所以造成在互动性和即时性上的落后,报刊媒体的新闻资源无法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全媒体布局不止是渠道上的拓展,而是从内容和信息的生产流程开始着手,向受众提供适应各种传播渠道、各种终端的信息产品,满足市场细分的竞争需求。于是,一种全新的内容流程再造成为报刊媒体向全媒体发展的转型重点。一方面是内容生产模式的改造,由原来的单一图文形式转为图文和音视频相结合的多表现形式信息内容生产。第二是媒体内部信息资料的存取方式改造,可存可取和多角度利用的“平台”的概念在越来越多的报刊媒体中出现,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第三是对信息和资料管理方式的改变,信息再加工和二次利用的产品库开始形成。通过这三个方面改造之后,内容流程更加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内容产品需求,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多种渠道媒体所需。
      2008年7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成立。集团成立之后,旗下所有子报记者统一由集团调配,每个记者的稿件同时向集团所拥有的多个媒体终端(包括纸质刊物、手机报、数字刊、户外屏内容等)提供并发布。这样的流程改革使得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成为国内首家实际运营的全媒体采编系统。2009年1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成立,以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为依托,以视频多媒体为主要报道方式,传统的文字记者已经转型为“全媒体记者”,从而适应新的业务流程发展。前不久,《南方都市报》报社斥资给全体采编人员配备了基于全媒体运作考虑的iPhone3GS(16GB),为的也是让记者能够适应当下采访以及内容编写中对于文字、图片、音视频内容的集合运用和迅速回传要求,从而配合《南方都市报》旗下的各种媒体需求。
      由此,一种类似大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管理方式在报刊的全媒体化过程中诞生,旧有传统的信息搜集、生产与销售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受众的需求,也无法使报刊媒体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全媒体的发展并不是让报刊放弃在平面媒体领域中已经获得的成果,而是要求报刊媒体能够用一种大媒体和全布局的高度与眼光来看待媒体的发展趋势,用“平台”和“库”的理念来看待自身的产品,从内容生产流程着手做最根本的改变,适应新的技术挑战与市场竞争。
媒体渠道的拓展与有效利用
      有了全新的生产流程和合理的体制机制,距离全媒体的目标就更近了一步,接下来是对媒体渠道以及市场的拓展,当然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渠道的有效利用。2004年《南方周末》刊发了《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一稿。此稿一经在搜狐网刊出即引发网民的追捧,人们纷纷在稿件后面留言评议仇和现象,仅一天的时间,搜狐网网民有关这一新闻的评论就多达2万多条。而当时,《南方周末》自身的网站只是电子刊的承载,流失了这2万多条的评论中原本应该属于《南方周末》的部分网上读者。所以,只是渠道的拓展远远无法实现全媒体布局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完成了对这些渠道的有效利用之后,报刊媒体的全媒体布局和转型才能够算是真正的达标。
      首先,全媒体并不等于忽视甚至放弃报刊主业的创新和发展。无论是广电媒体还是报刊媒体,在面对新媒体来势汹汹的挑战与竞争之时,走向数字化发展,涉及新媒体领域之时,主业的发展对于其他渠道的开拓是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的,可以促进对其他渠道的有效利用。对于很多报刊媒体来说,在平面媒体领域已经形成的品牌效果和读者群可以转嫁至新的媒体领域。所以,很多报刊集团在制订并实施全媒体计划之时,对平面媒体以及新媒体做到了兼顾和两者互相促进,用报刊带动新媒体的发展,用新技术推动报刊的创新。
      第二,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的侧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全媒体的布局。并不是每家媒体都需要尝试所有媒体渠道和形式,进入所有细分市场,大而空的构架与“有效”是无法画等号的。虽然类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这样已经通过各种子报刊占领了较为全面的细分市场的媒体,完全可以在实现多媒体渠道发展之后用专业细分的内容拓展更多市场,充分发挥各子品牌的影响力效应。但是对于更多的报刊来说,资金、结构和发展等各方面的限制都使得实施全媒体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全媒体布局,报刊业的自我救赎>-: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报业集团在线支付
报纸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