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媒体广角 → 文章内容 → 老澡堂,老跑堂

老澡堂,老跑堂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5/5/19 8:37:21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贾泽宇

    跑堂的谭师傅大手往澄清的池水里一划搅,就估摸出水温了。他挺严肃地说,还不能“开池”,澡堂内还没有“圆气”。也就五分钟光景,熏热的朦朦白雾阵阵朝脸上压,顿时迷了眼,腾腾热气中隐约望见谭师傅把毛巾把子一甩,大叫一嗓子“开池啦!”

    于是老的小的都脱得赤溜溜的,拖着屐子叭嗒叭嗒地钻了进来。浴间里有两个池子。中池方正聚气,温馨怡人。池边石板一屁股坐上去光滑温烫。这温烫是有玄机的,机关在于两个池子底部有“地龙”相通。所谓“地龙”,其实就是烧水的烟道。烟气不直接伸入天空,而是通过池底四周放热后再排走。浴池墙壁上石刻着楷书对联“身离曲水精神爽,步上瑶池气象新”。木门上方的扇形横额石刻着隶书“涤垢”二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吴让之于咸丰六年所写,凝重的字迹印证着这老澡堂子一百多年的历史。

    身子没入池中,大炉膛烧出来的水汽给劲地锁紧全身,烫得一片快活,嘴里还嘘嘘地吐着水气。这种“水包皮”的销魂滋味,赛神仙啊。头池紧靠中池,小巧玲珑。里面的水已沸,咕咕地冒着泡。喜好烫水者,如猴子般蹲坐其上,如诗人王鸿在《老扬州》中所述:“慢慢享受‘洞房花烛夜不如开水烫脚丫的滋味。”中池洗的人多,人们围坐池边,搓擦洗汰。池里水汽弥漫,你看不清我,我望不到你,只听得人声水声,如同饺子。

    这时候,谭师傅从门外伸进头来一声喊,“有人搓背么?”便有人利索地跟着他出去。往那宽长的躺椅上一平,身子就任由擦背师傅摆弄了。先在脊背上平展地“顺水推舟”,一推到底,一茬不漏。再原路折回,如同在身上泼墨挥洒的运笔气势,用轻重不同的臂力推动回旋。污垢被搓成条条疙瘩,再一桶温水哗啦啦地淋下,脱胎换骨般的舒爽。听着还有人在浴池里亮开了嗓子,浴室的共鸣特别好,浑厚的嗓音久久回荡在耳膜里。

    出了池子,上了休息的厅堂,就完全是谭师傅的地盘。他手持铁叉立刻迎上来,叉过来一双干爽的拖鞋。紧跟着,他左手顶着热乎乎、松蓬蓬的毛巾把子,右手迅疾地在身上擦开了。一条擦头脸、一条擦前身、一条擦后背、一条擦腿脚。擦得轻柔飞快、面面俱到。接着又以大毛巾轻覆于身。躺卧席间,茶水已经泡上。旁位上常会的三五老友神聊开,有的搬出家长里短谈着,有的摆出一件事论着。

    老谭脚上一双拖鞋,一圈圈地转着。他生得高且瘦,戴着副老花的夹鼻眼镜。细密的黑眼睛总爱从镜片上方斜睨着各处动静。“老爷子,驾哈事,再擦一把。”热乎乎、白松松的毛巾从老谭手中转出,飞碟似地在空中打着旋,准确地落入那人手心。“师傅,叉哈子衣服。”他拿着铁叉三两步便立在旁边。又视堂客情形,添茶倒水,招呼修脚捶背。实在累了,他便在小板凳上歇歇脚。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老谭取出热好的铝制饭盒,里面装着从家带来的饭菜。就是在吃的时候,他也在东张西望着,有什么需要便丢下饭盒,站起来招呼。如果碰上堂客在外面着气了,谭师傅有时还陪客聊着,开导着,给顺顺气。

    往事越千年,忙忙碌碌的现代老扬州还留存着“水包皮”的那份闲适。老澡堂里有地火、有圆气、有香茶、有老友,更有像老谭这样的好跑堂诠释着这份惬意的慢享受。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老澡堂,老跑堂>-: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