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来了,我们的婚姻却触礁了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5/1/15 17:20:15

一个孩子,六个大人争抢:爷爷奶奶搬出溺爱孙子的理由,姥姥姥爷拿出“惯”外孙的权利,小夫妻则坚持要行使教育权,这正是近日热播亲子剧《保卫孙子》中的剧情,由此引发的夫妻情感矛盾也是一触即发,不可收拾。面对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男女该怎样找回自我,调和亲密关系?又该如何顾全大局、让爱共振?
家庭部落格
“孩子争夺大战”
矛盾大扫描
金钱冲突
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宝宝转,消费方面都有种“不差钱”的气势,吃喝穿用一律追求名牌,别人孩子有啥、咱孩子也不能落后,无底线娇纵孩子的后果是,打小养成攀比、虚荣的坏习惯,夫妻管教起来遇到诸多难题。
权利争执
从孩子在腹中,各种权利争执便已经存在,选哪家医院生产、孩子怎样起名、请几颗星的月嫂、孩子出生后谁来照顾等,双方父母常常据理力争,小夫妻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若是这回让步听对方家的,下回则必须要唯自己父母是从,当然,争得不可开交时,夫妻之间也会剑拔弩张。
脸面争夺
很多老人都以带孩子为荣,觉得这样脸上有光,获得优越感和价值感,对于满月酒、百日照、百日宴、周岁宴等场合高度重视,要选高档酒店、宴请亲友,办得高端大气,年轻人往往HLOD不住:一是钱包干瘪,孩子嗷嗷待哺急需银子,二是折腾不起,把孩子折腾病了麻烦更大。因此,父母和子女产生矛盾,甚至闹得不愉快。
观念博弈
现在,不少老人轮流看护第三代,但是,观念不同所引发的碰撞时常上演,比如,姥姥姥爷推崇传统育儿方式,认为不能随便带孩子逛商场,要穿得暖和,而爷爷奶奶却模仿时尚育儿模式,定期带孩子去游泳,还举家外出旅行,说是刺激孩子的听觉和视觉,亲近大自然等。对此,双方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指责对方的育儿方式不对,弄得夫妻俩头昏脑涨。
婚姻进行时
双方父母为争孩子撕破脸皮
口述者:石岩,女,30岁
我和老公郐郡平时工作很忙碌,打算过几年再要孩子,双方父母却轮番上阵催个不停,母亲循循善诱地说,我和你爸胳膊腿还灵活,你们有了孩子啥也不用管,我们全包了,也算是找点精神乐趣!婆婆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你们圆了我们这个心愿吧,赶快生个宝宝,我们带,一切不用你们操心!这些话说得都快让耳朵长茧子了,我只好和郐郡制定了生娃计划。
我体质好,怀孕初期几乎没啥反应,有天没吃早饭便去上班,开例会时晕倒了,送医院检查才知道是有喜了,家里立即炸开了锅,在外面晨练的公婆连忙赶到医院,回老家探亲的父母也买了车票急匆匆往回赶,我受宠若惊,他们责备我太大意,公公狠狠数落刽郡,你这后勤工作不及格!幸亏没大事!如果岩岩有个闪失,你这就是犯罪!我忍不住偷笑。那几个月,一生的福气似乎都被我提前享用了,公婆隔三差五来送营养品,像幼儿园老师哄孩子一样,让我多吃点,父母则天天早上去超市买新鲜果蔬和牛肉,变着花样做饭。儿子出生后,婆婆和月嫂伺候着,父母隔天过来一趟。那段时间,双方父母偶尔出现摩擦,但我在坐月子,都比较谦让。给儿子起名可谓一波三折,父亲说小名叫点点,我和老公都赞成,可公婆不乐意,直说这名不大气,非让叫贵贵,我觉得太俗气,怂恿老公说服公婆,然而事情的结果无法尽如人意,他们喊贵贵,我和父母叫点点,简直乱了套,最后出了月子,公婆同意叫点点,此事才得以平息。本以为调整一下,孩子交给父母,我和老公便能恢复自由身。可我想得太天真了,孩子是块虎皮膏药,当爹当妈的跑到哪里,他都能瞄准目标贴过去。
我是剖腹产,奶水严重不足,点点又特别能吃,父母就托远在美国的姨妈买了一万多元的进口奶粉,公婆知道后大呼不能吃,说洋奶粉也不安全,母亲瞪大眼睛说,总不能让孩子饿着吧?婆婆说想办法催奶啊,我因此受了大罪。她每天煲鲫鱼汤、大骨汤,让我猛喝,喝得我想吐,奶水愣是没有。婆婆又找人上门按摩,第一天来了个男按摩师,我死活不同意,只好换了女按摩师,呲牙咧嘴花钱买罪受。十天过去,没啥效果,我却受凉发高烧,父母斥责婆婆请的按摩师是冒牌货,还胡乱给我用偏方,怕发烧传染给孩子,公婆把我赶回父母家,父母大生意见,说回来可以,以后别回去了,过几天把点点也抱过来。父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下公婆急眼了。如果说过去双方父母有个摩擦只是暗地里较劲儿,发泄一番,这回变成赤裸裸的硬碰硬。公婆见不到孩子,急得团团转,不停给我打手机,絮絮叨叨说我父母做得太过分,又夸我是明事理的人,让我带着孩子回去。我说工作忙要出差,出差回来便回家。可公婆根本沉不住气,唆使儿子开车去接点点,孩子没接到,双方父母在楼下吵成一团,惹得邻居纷纷侧目。
自此,两家父母有了更深的芥蒂。经过商讨,最后决定两家轮流带孩子,一个月一轮换,婆婆反对,说时间太长,要求点点在他们家常住,每个周末去我父母家呆两天,我爸妈恼羞成怒,直说公婆太霸道,两周一轮换,成为争吵后的最终决定。虽说是父母帮着带孩子,但我和老公一点也不省心:好几回我和老公在外面聚餐,公婆一个电话就把我们召回去,以为有什么事,回去才知道是要给孩子拍照,留住快乐瞬间;结婚纪念日那天,我和老公去郊外农庄浪漫了一把,为防止干扰,我们特意关掉手机,第二天一大早开机却发现半夜父母打电话找,发短信说孩子病了,我们急忙赶到医院,双方父母正为了给孩子打吊瓶的事横眉冷对,吵个没完,见我们去了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我埋怨老公,都是他的馊主意,去那么远的地方玩……
类似争执一波接一波,我和郐郡卷入其中:当初说好生下孩子不用管,现在却事无巨细地折腾,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忍不住对他抱怨几句,起初他还宽慰我,后来直接没了耐心,还替公婆辩护,直言不讳说我父母事多!今年秋天,点点要上幼儿园,公婆找熟人选择了一家公立幼儿园,父母则给点点报名上了贵族幼儿园,两家幼儿园的实力旗鼓相当,按我的意思是本着离家近的原则选择贵族幼儿园,结果惹怒了公婆,回来后郐郡和我打架,我气得啥也不管了,去朋友家住了几天。
去年年底,我提出自己带孩子,把亲子教育的重要性摆在桌面上,其实是想解决父母之间的纷争。老公也同意,表示要尽到父教责任。可坚持不到一个月,他便松懈下来,吐槽教育孩子太累了,他的懈怠情绪也影响到我,又要工作又要操心孩子,我太委屈了,找机会多出差,把孩子撂给他带,他却送到公婆家,而我父母知道后又冲我大发雷霆,说不能让孩子去他们家。
■家庭麦克风
夫妻间有多少矛盾可以说清?
石岩有话说
面对这些矛盾,我现在毫无头绪,双方父母争得不分上下,经常一起抢着去幼儿园接孩子,弄得老师常找我谈话。孩子也懂事了,这时候正是教育关键期,我不想让这些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很想和老公一起努力育儿,可他不配合,还时不时地指责我父母,说我做得不好,我对他失去信心,对婚姻也产生疲倦感。
郐郡有话说
我对岩岩越来越厌烦,她总是把问题复杂化。双方父母争抢孩子,说明他们都爱孩子,我们工作忙、压力大,让父母来带孩子,不是很好吗?可她不懂得珍惜,确切地说是不知道该怎样胜任在家庭中的角色。老人都需要哄,多说些好话,矛盾便会迎刃而解。而岩岩总是单方面思维,什么事都按照她父母的意愿进行,这样我们的婚姻早晚要出事。
■婚姻非常道
双方父母争夺孩子,影响到石岩和郐郡的正常婚姻,表面上分析是家务琐事的一种投射,其实这只是外因,内因还在夫妻关系紧张上。石岩和郐郡要孩子,根本没有充裕准备,持有自己管生、父母代养的理念,这是角色的失衡,也是责任的逃避。当双方父母矛盾不可调和时,石岩提出和老公自己带孩子,但老公不配合,她也没了信心,行为背后隐匿着深度焦虑:他们对“自我”没有信心。
要想改善这种家庭局面,石岩和老公应直面育儿责任,培养独立带孩子的意识,将此视为情感联结的纽带;双方要放下抱怨,从家庭积怨中跳出来,反思自身的行为,定位角色和身份,平衡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让对方乐于接受和容忍,能够感受自身的权利和利益,以营造融洽的家庭环境。当然,可适时让双方父母帮忙,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但是,前提是要了解他们各自的脾气和禁忌,相处过程中注意保持距离,以维护家庭大局的稳定。 雪 樱
婚姻心经
“与爱断线了”
在围城里,男女经常遇到的绊脚石—— “我们自认为伴侣对我们做了什么,于是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却没有觉悟到、不想听到、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样,在双方父母争夺孩子过程中,我们习惯把目光放在伴侣身上,却忽略自己的言行。这个时候,我们便“与爱断线了”,意味着负面能量将主宰我们,关系将走向破裂。要想找回爱,首先要弄明白爱的定义:爱是“开放+温暖”的组合,开放指内心无条件的肯定对方,温暖是指由开放延伸出去,滋养我们的所爱。爱的开放性包括诸如热情、喜悦、共享、仁慈、谅解、奉献等。可见,修复婚姻,男女应回到内心,洗涤对对方的误读,这是爱的捷径。
你住在爱情的哪一楼?
美国情感大师伊雅娜·范赞特用“爱之屋”来比喻情感关系,分别是这几种情感状态:
地下室:情感生活一团糟,置身阴暗之中,根本不知道存在问题,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总抱怨遇人不淑。
在一楼:明知自己的情感生活出现了问题,但不肯正视问题。
在二楼: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挽救情感关系,但往往因为逃避、不懂得处理自己的感受,或没有弄清自己的真实期望,而爱上不该爱的人。
在三楼:学会用新的行为模式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尊重自己的感觉,也宽恕他人。
在阁楼:无条件地爱自己,以此建构与他人的情感关系。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渴望常住幸福的“阁楼”,然而,遭遇情感矛盾时男女大都徘徊在“二楼”的状态,所以,重塑亲密关系,男女要松开带有怨怒的拳头,勇于直面家庭冲突,用臣服的态度倾听内心声音,接纳家庭成员的不完美,包括公婆、岳父母的固执和争执。唯有这样,才能停止“喂养”暴力和痛苦,手牵手顺利打开爱的闸门,产生能量的共振,让爱疗愈和再生,从而拥有幸福的婚姻家庭。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