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媒体广角 → 文章内容 → 南极精神

南极精神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5/1/15 17:20:15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顾德宁

    2013年12月24日,俄罗斯的“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南极浮冰区,正航行在南大洋的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接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打来的电话后,立即改变计划航线,迎向原计划避开的特大气旋,加速直奔遇险地点,这种救援不仅自身有很大的风险,而且会耽误多日航程。此后,澳大利亚、法国和美国等破冰船也赶赴救援。

    从“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发回的图片看,遇险的科考人员、游客和船员还真的不愁,他们下到围困船只的附近厚冰上溜达、嬉戏和留影,他们的这种轻松心态和我对他们的真心羡慕是有托底的,这个底就是世界各国对《南极条约》的高度尊重和认真执行。

    《南极条约》是目前世界上和平合作的典范,主要内容是:南极洲应只用于和平目的;要求首先必须保证科学研究的自由,其次,为了促进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则必须保证科学家、研究成果和信息资料的互通有无,自由交换,以及南极条约协商国与其他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禁止在南极洲进行任何核爆炸和在该地区处理放射性核废料;《南极条约》冻结了一些国家对南极的主权要求,使南极现在不属于任何国家。

    以《南极条约》为底的南极精神中一个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因为南极自然环境极其险恶,各国在南极人员、船只和站点要不分彼此地抱团互助互救。什么是人类的和谐互助?什么是国际人道主义?我在南极深有体会。

    纳克港是南极大陆仅有的几个登陆点之一,荒无人烟。我一踏上纳克港,就看到一座小房子。挪威的探险队员们告诉我,这就是南极避难所。他们一再交代,除非万不得已,我是不可进避难所的,出于好奇,进去看一眼也不行。南极的气象复杂多变,突然而起的暴风雪对野外科考队员和游客形成了生命威胁,但这种恶劣天气通常2至3天就会过去。因此,在遇到特别危险情况下,为了使野外科考队员和游客能有个临时躲避之处,一些国家就在南极某些地方设立了避难所。避难所里存放着食品、燃料、通讯器材、御寒服装等,可供几个人躲在避难所里过几天,待天气转好时再走或等待营救。这些避难所的门从不上锁,科考队员、游客和探险者,无论国籍,如遇险情,都可以自行进住,自行取用物资,全都免费。但避难后必须及时通知有关国家和机构,能使他们尽快补充避难所里物资。这是扶危救难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南极地区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多年来,各国人员自觉遵守,运作很好。在南极蛮荒之地一看到避难所,人心里就特别踏实,我也一样,此后登岛时先看看避难所在哪里。

    因为南极为全世界所共有,《南极条约》规定冻结任何国家和个人对南极土地和资源的拥有,任何国家的代表到某一国家注册研究台站访问时,该研究台站都必须升起访问国的国旗,以宣示该台站建立国对《南极条约》的承诺、义务和责任。我国南极长城站有一座很好的体育馆,我看到墙上悬挂着中国、俄罗斯、智利、巴西、乌拉圭和韩国等国国旗。这些国家的科考站都分布在长城站附近,因为彼此交往频繁,干脆就不升降旗了,一直挂在那里。长城站人告诉我,各国南极科考人之间都非常友好和合作,互相帮忙,互通有无。这座体育馆里也是赛事不断,还有一年一度的“小奥林匹克运动会”。因为热情好客和美味中餐,附近国家科考站人员干脆戏称长城站是“长城饭店”,他们不时受邀或自找借口过来吃一顿中餐,过把瘾。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说:“宇宙浩瀚,星汉灿烂。70多亿人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人类在南极的彼此友善和互助,为何不能延伸到地球的其它地方?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南极精神>-: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 上一篇文章:萝卜正应时
  • 下一篇文章:诗人理发师
  •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