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媒体广角 → 文章内容 → 邂逅林青霞

邂逅林青霞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7/2/20 20:13:51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张昌华

    去岁末,我赴香港参加一个文学研讨会。“接风”晚宴开席时,大美女林青霞突然现身会场。她是作为特邀嘉宾出席的。退出演艺界的林青霞,早已成为“爬格族”了。主持人请林青霞讲话,她把问候和微笑送给大家后,只说了句“很高兴和朋友们共进晚餐”便鞠躬谢幕。爽净极了。那天的林青霞铅华洗尽,素颜,一身缁色便装,彰显本色。而留下的仍是一幅青春玉女的形象。

    林青霞坐在主桌上,与同桌的柏杨夫人张香华、作家张晓风寒暄一番后,始有八方人士向林青霞敬酒、合影。我坐在邻桌看得真切,面对鱼贯而至的旧雨新知,青霞亲切、自然,她像听话的大孩子,一只手休闲地插在袋中,微笑漾溢在脸上,与一批又一批来者合影,或前或后或左或右,任人“摆布”,没有一丝厌烦和不快。她那与生俱来的高雅、历年修得的涵养和卓尔不群的风度,绝非当下一些大腕们可比。

    爱美之心令我怦然心动,也想凑上去照一张;旋想自家已是七旬翁,又觉有点肉麻。同行的晚辈小c不时撺掇我:“我们干嘛不也去照一张?”那语气机会难得,更有点不照白不照的味道。我的心被鼓荡起来,几乎是一咬牙,(就差一跺脚)迳向林青霞走去。青霞见有来者,立起身来。我自报家门:“我叫……”青霞看了看我的胸牌,淡淡一笑:“你的名字好像在哪儿见过?”当我提出合影的要求后,青霞说“好呀。”就这么简单。

    香港之行,邂逅林青霞是偶然的偶然。但人与人在某个历史的角落相遇、相识,冥冥中似乎还有点必然。“相逢何必曾相识”?

    林青霞的《窗里窗外》和我的一本小说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且责任编辑同为一人。她的书一出,责编一下子送我两本。再套点近乎,董桥先生曾为我与她的文化交流搭过“桥”。董桥曾为林青霞的文字润过色,《一纸清供》记录了这件事。还说青霞为答谢他,送他一刀上上佳宣纸,他试写几段经文,笔头游泛顺风顺水,连墨色也亮丽。我眼皮浅,读后眼馋得不得了,向董桥提出要“分享美人的馈赠”。董桥马上快递来两大张。我窃思,即令董桥舍不得,我一张口,他也只好割爱。董桥后来为我的《名家翰墨》作序时,又回顾了这番旧时月色。至于林青霞曾说我的名字她在哪里好像见过,倒也是实话。青霞走下荧屏便跃马纸上,以煮字娱己悦人。她在董桥经营的“苹果树下”辟地一席,培植她的散文小品。恰近年我亦自作风雅,写点零砖碎玉给“苹果”补白,缘此曾在“苹果园”照过面。如此而已。

    三日后,董桥在陆羽茶室请我品茗,说起“林青霞看了许燕吉的遭遇(指我写的《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读后》)很为许燕吉的人生难过。”听罢,我马上表示等我回南京“代林青霞向许先生讨个签名本”。董桥说那他代青霞谢谢我了。我说不用,把青霞发在你报纸上的文章让我们《百家湖》转一下就行了。董桥俨然以一副青霞老大哥的口吻大包大揽:“完全没问题。”

    返宁后,应我之请许燕吉抱病将大著签赠林青霞(或是绝笔)。青霞很高兴,嘱董桥要我代向许燕吉致谢。孰料许燕吉已不在人间。前后不过二十天!人生如寄。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邂逅林青霞>-: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 上一篇文章:插画版南京美食攻略受捧
  • 下一篇文章:等一场雪
  •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