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时事聚焦 → 文章内容 → 花百万公款去清华学常识,真不差钱

花百万公款去清华学常识,真不差钱

作者:宋桂芳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09/12/6 8:28:36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四川雅安名山县花费100余万元,选派了100名领导干部前往清华大学开展一个月研修。官方理由为“有些干部思维方式太落后”(12月5日四川新闻网)。

  名山政府部门能意识到领导干部“走出去”学习的重要性,自然值得肯定。有人说,名山县是一个欠发达的丘陵农业县,“如此大规模地花费重金”选派领导干部到北京“镀金”是败家子行为。这话未必经得起推敲,花多少钱不是问题,如果“镀金”之后能当黄金卖,也是笔一本万利的买卖。可见,我们不能只看投入,还得算算产出,说得洋气点叫做投资收益率。

  只是,政府的钱来自纳税人,分分是纳税人的血汗,花钱需要掂量,接受群众监督,质询也是公民的合法权益。100余万,100名干部,对一个并不富有的县来说,也算个大手笔。为什么要培训?当地部门的说法是,有些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太落后了。落后可以学,为什么非要如此奢侈地去清华研修?这个问题暂无官方答案。但大致说来,无非是大牌的和尚更会念经。据我所知,地方领导干部学习的方式与途径很多,也不是没有小成本的选择,干吗非得去清华转变思维方式不可?有人说,去清华学了收获不一样,那么,这些领导干部学到了什么?新闻里说,年轻的干部茅塞顿开,牢记了教授“民生+民主=民心”的说法——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一者,我们的地方领导干部对此般常识竟然如此欠缺?二者,千里迢迢去清华研修,就是花大价钱学得如此常识?类似这些道理,我想,不需要劳烦清华的专家高价来传授,随便请个高中政治老师估计就能说得八九不离十了。

  转变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是件好事,但好事也得经得起推敲与考量,尤其是在政府财政掏腰包的时候。当今,企业在招人时,总是要求有工作经验,多不肯轻易花钱招生手,因为不合算;那么,政府在用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早就看看其思维方式是否过于陈旧僵化,免得真正要其替群众办事的时候,还要拉到清华等地去高价回炉?

  领导干部转变思维方式,是责任,是义务,而不是福利,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修养解决,地方财政对此还是“抠门”点为好。不然,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公民素养培训是不是也可以一视同仁地埋单? (江苏 宋桂芳)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花百万公款去清华学常识,真不差钱>-: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