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大使”赵小亭魂归故里

7月28日,在赵小亭的家乡江苏如皋,人们手持横幅等待灵车到来。当日,载有女大学生赵小亭骨灰的灵车驶抵其家乡江苏如皋,近万名市民自发迎接赵小亭魂归故里。7月12日,年仅20岁的武汉大学2008级本科生赵小亭在贵州省贵定县乡村支教时被滚落的山石砸中,不幸遇难。7月27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决定追授赵小亭“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 新华社发(孟大庆 摄)
江苏如皋籍青年,武汉大学志愿者赵小亭主动放弃暑假休假机会,报名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贵州省贵定县马场河乡中心小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7月21日下午,赵小亭走在一段崎岖的山路上时,遭山上滚落的石头砸中,当场遇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赵小亭是如皋人民的优秀儿女,是如皋这座“爱心城市”沃土上孕育出的“爱心之花”。如皋市委、市政府追授赵小亭“爱心大使”荣誉称号。
7月28日,是小亭回家的日子。
这个普通的日子,因一个优秀女孩的离去蒙上了忧伤和酸楚。这天,小亭的骨灰在父母和亲友的护送下,经近30个小时,由贵阳抵达上海,而后返回家乡。
去上海接小亭回家!牵挂着小亭的人们再也不能坐在家中苦苦等候。清晨6时,在如皋宣传部长谢新民的率队下,一辆满载家乡人民深深哀思的大巴奔赴上海。
小亭的同学来了;看着小亭长大的叔叔来了;惦记着姐姐放假回来和他玩游戏的小堂弟来了;为小亭答疑解惑的老师来了;教育局、团委的负责同志也来了……一路上,只听风声在耳边轻轻哀鸣,车厢里无人言语,大家凝视窗外,仿佛小亭没有离开,那张快乐的容颜会随时绽放在大家的眼前。
小亭,接你回家
偌大的上海火车站南站依然一片忙碌,步履匆匆的人们提着行李忙着赶往各自的目的地。可小亭,一个刚刚20岁的年轻生命,生命的脚步却因一块山涧石块戛然而止。
时钟指向下午2时,列车就要进站。“小亭,我们来接你了”“小亭,如皋人民接你回家”两条黑色的横幅伴着微风在空中摇曳,大家安静地站在月台,等候小亭归来。
14时13分,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由贵阳开往上海的K112次列车缓缓进站,17号车厢的大门慢慢打开。此时,时间静止,空气凝固。
依旧是那张灿烂的笑脸,可此刻让人感受到的不只是温暖,更有怜惜、不舍,还有无以复加的悲恸。当父亲赵松高怀抱小亭的遗像从车厢走出,周围一片呜咽。
小亭的高中班长薛敏媛早已泣不成声,她用手拼命地捂住自己的嘴,不让自己哭得更加大声。从各地赶来的各大媒体的记者们,红着双眼,忍着眼泪,难抑心中一阵一阵的痛,用手中的镜头和笔记录这动容的一刻。
从月台到灵车,不过几百米的距离,可却是如此漫长。小亭的父母迈着蹒跚的脚步,几次停顿下来,一步步都是那样艰难。

7月28日,赵小亭父母手捧女儿的骨灰和遗像抵达江苏如皋。当日,载有女大学生赵小亭骨灰的灵车驶抵其家乡江苏如皋,近万名市民自发迎接赵小亭魂归故里。7月12日,年仅20岁的武汉大学2008级本科生赵小亭在贵州贵定县乡村支教时被滚落的山石砸中,不幸遇难。7月27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决定追授赵小亭“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新华社发
小亭,你回来了
摆放着小亭遗照的灵车,佩戴着黑纱,一路北上。
“好女儿,我们回家去!”早已哭不动的小亭妈妈喃喃地说着,耳边还是女儿那声甜甜的“想爸爸,想妈妈,想奶奶,爱爸爸,爱妈妈,爱奶奶!”手中却是女儿的一盒骨灰,情何以堪!
“如果这不是真的,该多好!”直到看见小亭遗照的那一刻,小亭的初中好友纪志玲仍然不愿相信小亭遭遇不幸的事实。她拿出手机,翻开和小亭的聊天记录。“小亭14日还在和我聊天,她告诉我她在贵州支教,教小朋友一些课外课程,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还说支教很开心,活动结束后就回家,可……”
下午5时许,当沈海高速东陈道口的指示牌在眼前出现,小亭距离回家的路一步一步地近了。
“小亭!小亭!”当灵车驶出道口,自发集结在道口等候的群众沸腾起来。在道路两侧,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有被大人抱在手里的婴孩,有各个学校的学生,有志愿者,有网友,大家特地赶来,接小亭回家。
灵车缓缓开动,不愿离去的人们追随着汽车奔跑起来。上百辆私家车打起双跳灯,整齐有序地跟随着灵车,绵延数里的车队成为如城街头的一道悲壮风景。
在如皋中学大门前,等候小亭的老师、同学和四周的群众,站在道路两侧,大家的双眼噙满泪水,都希望再看小亭一眼。
图为:同学们手臂上戴着自制的臂章纪念小亭 戈昊怡 胡九思 摄(荆楚网)
小亭,回家就好
在如城镇邵庄村,四里八乡的人们自发地赶来吊唁小亭。
设在邵庄村公共服务中心的灵堂庄严肃穆。风吹起花圈上的挽带,在静谧的空气中发出“沙沙”的声音。“青春小亭碧血洒黔中英明垂青简千秋共仰芳容,东皋天使爱心满江海真情动中华万古长怀懿范”,高悬在小亭巨幅照片两侧的挽联生动诠释了小亭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小亭的父母,在亲戚的搀扶下走向灵堂。小亭的母亲靠在椅子上,眼睛哭得红肿,看着亲戚们奔走往来,她一个字也说不出。父亲神色憔悴,颧骨高高耸起,人已瘦了一圈。
当小亭的骨灰轻轻安放到灵台之上,一直在这里等候的小亭外婆婆娑着双眼,伸出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外孙女的遗像,哽咽着说道:“好孩子,回家了,回家就好!”
手持洁白的菊花,人们纷纷来到灵台前,向这个纯洁的女孩表达深深的敬意。南通市宣传部长张小平,南通市副市长、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市长姜永华等赶来了,向小亭的父母和亲友带来故乡政府的深深哀悼。
灵堂窗外,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是小亭最温暖的牵挂。现在,小亭,我们的“爱心天使”,你回家了。回家就好!(邱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