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作文大赛昨千人“在线PK” “百名超级写手”名单12月4日出炉

小学三四年级组的作文题是要续写“小乌龟出走的故事”、五六年级写一件《意外》的事情,初中组是讲述《就因为有你》,而高中组的题目充满创作空间——《我知道他存在》。第二届扬子晚报杯作文大赛昨晚7:00-9:00进行了激烈的第二轮“在线作文”PK,从3万名参赛者中诞生的1000名入围选手将争夺扬子晚报杯作文大赛“百名超级写手”席位,并拿到决赛入场券。入围名单预计于2013年12月4日在扬子晚报及参赛网站(http://class.jiangsuedu.net)公布,12月8日将进行现场作文的最后角逐。 扬子晚报记者 王 璟
现场 千人在线作文PK
第一篇作品来自四年级小女生,半个小时完成
昨晚7点不到,小学三四年级组、小学五六年级组、初中组和高中组4个参赛组“在线作文”题目即时公布。“小学三四年级的作文是续写小乌龟的故事吗?题目可自拟吗?”“高中组的这个‘他’就指男性吗?”……7点一过,不少守在电脑边等待参赛的同学和家长纷纷打电话咨询。不过记者可不能回答具体的审题问题,只能帮忙解决由于“在线”比赛可能带来的技术问题。
7:37,大赛参赛页面上诞生第一篇“在线作文”——《小乌龟历险记》。这篇作品出自新沂市新安小学四年级学生韩雨纯之手。
记者随机打开小学三四年级组作品展示,看到一些选手的作品相当有趣。比如来自江苏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姜玺同学就讲述了小乌龟出走后被人类捡回去当宠物的精彩故事。而其他组别的参赛情况也让人惊喜,比如小学五六年级组,来自南京力学小学五(3)班李栎然同学讲述了自己捡银杏的意外发现,得出“生活就在这一次次的意外中精彩起来”的感悟。而初中组的参赛选手们演绎出了各种“就因为有你”的故事。高中组的题目《我知道他存在》,这个“他”在小作者们的笔下有实有虚。比如有一位小作者写的“他”是孔子,讲到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孔子思想都颇具影响。
晚上9点发稿“井喷”,投稿延长15分钟
晚上9点,在线作文网络投稿通道按照预设关闭。而就在大赛结束的前几分钟,选手们上传的作文呈现出了“井喷”局面。为了缓和参赛选手集中上交作文的“激烈局面”,大赛网络投稿通道延迟了15分钟关闭。不过令人惋惜的是,仍有个别学生因为没有及时上传作文而丧失了参赛的资格。
大赛最后的作文提交成绩十分令人欣喜:小学三四年级组共提交作文394篇;小学五六年级组共提交作文387篇;初中组共提交作文335篇;高中组成功提交128篇。除了有重复投稿的现象,也有少数没有入围第二轮的小选手来“练笔”,这才出现了部分年级组的参赛作文数大于该年级组入围人数的局面。
每组“种子选手”只能入围25人,入围名单预计12月4日公布
“从上传的部分稿件来看,总体水平还是不错的,其中一些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可见入围选手确实是有实力的。”一位一直在电脑旁把握参赛动态的评委老师告诉记者。
本次作文大赛旨在寻找真正热爱写作、善于写作的中小学生,大赛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原则,实行三轮晋级制。经过海选诞生的1000名入围选手,经过在线PK将选出100名,每个参赛组挑25人进决赛。大赛第二轮比赛采取的是“在线作文”的参赛方式。在线作文与其它的作文方式不同的是,所有的参赛作文都是即时公布题目、限时完成,不仅参赛选手能够及时看自己的作文是否提交,所有登录参赛网页的读者都能够欣赏选手们的作品。在线作文的阅卷将严格把关,努力从每组种子选手中选出最有文学才华和潜力的25名进入决赛。本轮阅卷将采取三轮阅卷的方式,请权威名师把关入围名单。在线作文入围名单预计于2013年12月4日在扬子晚报及参赛网站(http://class.jiangsuedu.net)公布。而最后的现场决赛定于12月8日举行。
围观“在线作文题”
小学三四年级组
题目:小乌龟赛罗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疼爱他的爸爸、妈妈和陪他玩的姐姐。可是,赛罗是个爱幻想的小家伙,他要跟其他小乌龟不一样。终于有一天,他趁着月色离开了家。
请你接着往下写。
名师解题:爱想象、爱幻想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当三四年级的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该如何下手呢?我觉得不妨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想开去。即打开自己的思路,大胆地进行假设,小乌龟赛罗离开家之后会到哪儿去呢?我们不妨做一个角色转换,此时的你就是那个有想法的小机灵鬼赛罗,我想你马上就会找到答案。其次,想进去。就是要设身处地地想想这一路上赛罗会遇到什么呢?赛罗的出行也许不是一两天,那在这段时间里,它是孤独的行者,还是结伴同行,它们之间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第三,想奇妙。人们关心的是,赛罗最终回家了吗?爸爸妈妈、姐姐等家人牵挂它吗,也会出去寻找它吗?我想如果将这些内容想奇妙,想丰富,就一定是一篇好作文。 傅贵成(特级教师)
五六年级组
题目:意外
名师解题:这个题目首先考察的是学生对生活素材的选择和构思的能力。意外,是要写出自己对事件的预期和结果的反差,反差越大,越扣题意;第二,考察学生关于“意外”的主题判断,看学生对意外事件出现的价值判断和理解力,究竟是如何理解隐藏在“意外”里的意义;第三,考察学生文字的表现力,看学生如何来叙述和表现意外的事件,要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关键是要写好意外出现时的场景描述。什么样的“意外”吸引人?就是要意外的有意思、有意义。最好这个意外事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还能给人一种启迪,引发更深远的思考。薛法根(特级教师)
初中组
题目:就因为有你
名师解题:在我们成长路上,有很多人相伴相随,分享成功的喜悦,给我们带来过鼓励和安慰,给我们带来过警醒和顿悟……可是,总有那么一瞬间,是你,让我懂得了知道怎样理解成败的内涵,即使成功了也不会得意忘形,即使失败了,也不会灰心丧气;那一刻,是你,让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是你,让我葆有一颗澄明的双眸挺直的脊梁……
你,在“我”的眼里和心里独一无二,你在“我”的成长路上不可替代……就是你,就因为你,我才如此要努力回到自己生活中去,回到自己心灵中去,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内心独特的体验。行文最好以第二人称,直接对话,讲述故事,诉说心声。
丁卫军(特级教师)
高中组
题目:我知道他存在
名师解题:“我知道他存在”,表示一种现实的情况,那就是:我知道他存在,他却未必知道我存在。如此,这个“他”与“我”,就形成了虚实结合,却映射无穷的关系。这里的“我知道”,表示一种相信,一种信念,一种执着,一种有关知识,却又与知识无关的心态。但是,无疑,表现了一种心灵的缠绕和纠结,一种挥之不去的影响。
他存在。“他”是谁?可以是真实存在。也可以是虚拟存在,如自己心中的幻象,那个“他”;如贾宝玉、孙悟空;如上帝、如来佛。他存在,仅仅是存在,就在“我”的生命里投下了影响,与我的生命形成了对照,形成了复杂的关系。可以很简单,像爱因斯坦、托尔斯泰……的存在,与我的关系;像一个我晓得,但却很难接近的“他”怎样对我的生活发生了影响。也可以比较深刻,那个“他”隐含着却接近着“我”,让“我”焦虑、让“我”内心产生着复杂的变化。或者,是个虚拟的“他”,但是,“我”却“知道”他“存在”,那么“他”的“存在”有着什么样态?
在这个题目中,明确了“我”的主体地位。相对的,作为与主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参照,“他”可以是任何与“我”相关的“他者”,可以是“我”的生活坐标中任意一个质点,以其不论轻重大小的质量对主体产生影响力。我“知道”他存在,则以一种坦荡的笃定气势将“我”与“他”系联起来,通过将主体“感”入对象之中,反过来观照自我,即通过“他”来确定和认识自我,强化自我意识,构成一种情节的张力与情感的蕴藉,由此生发出的叙事、抒情、描绘……才会“逼”真,才会深情。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导)
参赛作文抢鲜看
赛罗离家记
作者:姜玺(江苏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 四年级)
小乌龟赛罗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疼爱他的爸爸、妈妈和陪他玩的姐姐。可是,赛罗是个爱幻想的小家伙,他要跟其他小乌龟不一样。终于有一天,他趁着月色离开了家,他爬到了岸滩上,软软的泥沙挠得小脚掌痒痒的,微风吹拂着,他觉得格外舒爽。
真是清净,耳边少了家人的唠叨;真是自由,想干嘛就干嘛。真是勇敢,做了别的伙伴不敢做的事儿。这么想着,赛罗快活地跳着一个人的舞蹈,他感觉天上的星星就是自己的观众,草丛里小虫的鸣叫就是为他伴奏。终于,他累了,趴在那儿一动不动地睡着了。
忽然,赛罗感觉自己被什么东西裹挟着,他难受地睁开眼睛,原来自己被一双大手抓着,赛罗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他听到一阵笑声:“呵呵,真巧,早上一出门就捡到一只小乌龟,拿去给我宝贝孙子玩玩。”赛罗的心顿时被恐惧占据了。
没过多久,赛罗被老人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老人的孙子明明把他放进一个玻璃缸,赛罗在里面不安地爬来爬去,明明乐呵呵地看着他,一会儿拿小枝条逗它,一会儿用手小心地碰碰他,赛罗恼了,索性缩着头一动不动。好一会儿,赛罗感觉没动静了,悄悄地探出头来,他看到了明明的爸爸,一个魁梧的男人在和明明做游戏,一会儿明明的妈妈回来了,明明一下子扑到她的怀里撒娇。温馨的画面让赛罗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他好难过,他好后悔……
“妈妈,这个小乌龟怎么了,我喂给他的食物一点也没吃。”明明着急地说。妈妈看看赛罗,想了想,摸着明明的头说:“孩子,这只小乌龟大概想家了……”
“那么,我们把他送回去吧。”
“嗯,这个主意不错。”
晚饭后,明明捧着赛罗,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河岸边……月光还是那么皎洁,树叶沙沙,像是妈妈唱的小夜曲;微风徐徐,像是姐姐的手抚摸着他;泥沙厚软,像是爸爸温暖的胸怀。赛罗充满温情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点评: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已超越了四年级学生的正常水平。本文的亮点有三个:一是语言的表达生动活泼,小作者在文章的开端和结尾处使用排比句,衬托出赛罗的心境,在首尾呼应中增强了表达效果;二是将赛罗出走的经历想象得一波三折,从刚到沙滩的快活到被老人抓起的恐惧,再到想家的后悔,借助人物的对话一线串珠表现得生动贴切,增强了情节的可读性;第三,文以载道,在童言稚语中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家庭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