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患者猛增 医生是怎么过的 呼吸科医生的一天

昨天早晨8:00,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科张蔷主治医师准时来到门诊二楼,呼吸科2号诊室已有十来位患者在静静等候。作为一名呼吸科的医生,张蔷已经习惯了诊室门前的“等待长龙”。由于雾霾天里慢阻肺、哮喘患者的显著增加,呼吸科医生的工作量也骤然变大。仅昨天一天,来呼吸科2号诊室就诊的患者就高达140人。扬子晚报记者用时间轴的方式记录了张蔷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
8:00开始上午门诊:8:00上门诊的时间安排不算晚,但患者们就诊的心情显然更加迫切。张蔷在8:00前到达诊室的时候,十来位患者已经提前挂好了号,在诊室外静静地等候。呼吸科2号诊室里共有两位医生——张蔷主治医师和骆益民副主任医师。伴随着患者们鱼贯而入,呼吸科医生们忙碌的一天正式开始。
11:30停止挂号:按照医院的规定,上午11:30是停止挂号的时间。张蔷通过电脑系统查看了一下挂号情况,一个上午就挂出了将近80号。而平时,一个上午60号的患者就足够医生忙上好一阵子。80号的数字也意味着,张蔷的午饭时间也得顺延。“雾霾天里,门诊上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增加了不少,得了慢性病其实挺折磨人,对于每一位患者,我们都会仔细问诊。”
12:15结束上午门诊:7:55坐到凳子上开始准备迎接第一位患者,12:15结束上午门诊,张蔷在凳子上坐了超过4个小时。结束上午门诊,张蔷伸了个大懒腰,“我已经习惯了,中午结束门诊走出诊室的时候,门诊长廊里基本上空荡荡的。”张蔷说,既然当医生上门诊,就得习惯挨饿,惦记着患者的病情,饿肚子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12:00到1:30午休时间:张蔷的午饭吃得比较简单。吃完午饭,她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一家室内健身场所。“门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如果没有锻炼,很容易得颈椎病。”张蔷保持了中午锻炼的习惯,但她锻炼的场地一直在室内。“最近的空气也比较脏,不适合室外锻炼,如果像我这样有锻炼保持健康的需要,建议还是改在室内比较好。”
1:30回医院:下午上门诊的时间是2:00,但敬业的张蔷在中午1:30就回到了医院。“很多老病号都会提前来挂号,提前回医院,我也可以调整一下自己,为下午的门诊做个准备。”张蔷的“提前”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在门诊楼下,她还真遇到了一位患有慢阻肺的“老病号”。“天气太脏,老太太的慢阻肺发作得比较厉害,到门诊的时候已经喘得不行。”
2:00开始下午门诊:下午的门诊俨然是上午的翻版,时钟指向2:00的时候,16位患者又静悄悄地等候在了诊室门外。锻炼过后的张蔷恢复了精神,和同一诊室的骆医生一起,继续为患者诊断治疗。
5:00停止挂号:有些“数据控”的张蔷又看了看挂号总数,电脑显示屏上跳出大大的“140”的数字。“今天的门诊人次其实不算最多,星期一门诊的时候,我们这个诊室挂了160多号。”张蔷一脸波澜不惊。
5:30结束下午门诊:送走最后一位支气管扩张的中年男子,张蔷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门诊才顺利结束。“呼吸科淡季的时候每天100多号,季节交替的时候就开始忙碌,像今天这样挂140号的情况已经比较频繁了。”一天的门诊结束,张蔷走出诊室时明显比上午12:00要轻松。对着患者讲了一整天的呼吸道疾病自我保护,张蔷只喝过三次水,“天气干燥,而且真的很脏。”
5:50下班回家:冬天天日太短,张蔷推着电动车走出医院大门,一脚跨上电动车的时候,天色已经昏暗。“和同事开玩笑的时候都说,我们呼吸科的医生抵抗力一定最强。每天接触的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医生自己却得保持健康。”张蔷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