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时事聚焦 → 文章内容 → 诺奖得主慨叹被南大学生“折服”

诺奖得主慨叹被南大学生“折服”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3/12/14 8:15:01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勒克莱齐奥在南大开设的公选课结束,称期末考卷“好几个想打满分”;

    勒克莱齐奥的公选课广受南大学子欢迎。

    勒克莱齐奥的书法“闳约深美”。

明年将上“电影课”这学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为南京大学的本科生开了一门名为《艺术与文化的多元阐释》的公选课。昨天,结束课程的勒克莱齐奥即将踏上回乡旅程。作为临别礼物,南京大学特意举办了《勒克莱奇奥在中国的理解与阐释》首发式,这本由南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许钧教授主编的文集,是30年来中国学者研究勒克莱奇奥的成果精粹。而明年勒克莱齐奥还将为南大的学生开一门有关电影的课,并将和南京大学的老师共同培养博士生。

    扬子晚报记者 张琳

    通讯员 齐琦  摄影 佘治骏

    他的考试就三道题

    学生全英文表达,有的卷子很想给满分

    在南大的这门课程虽然只有六周的时间,但吸引了1000多名学生“抢课”,最后有150多人成为勒克莱齐奥的学生。这门名为《艺术与文化的多元阐释》的课涉及到文学、艺术、绘画等诸多方面。从上周日开始,他开始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一共有112份。“这门课的考试,我出了三道题目,让他们写出自己的见解,当然是全英文的,他们的表达非常流畅,英文水平很高,而且很多回答非常精彩,非常完整,甚至完全可以发表出来。我很想给100分,不过许钧教授提醒我,在中国教授很少给出100分,所以我就打了98分。”

    勒克莱齐奥举例说,“比如有一道题是‘如果只能保存一件艺术品,你希望保存哪一件?’,学生的回答非常有趣,有的说保存建筑品、有的说保存中国戏剧等。另一道题是,毕加索曾说过‘艺术品是谎言,但能带领我们了解真相’,对这句话如何理解?很多学生的答案见解非常深刻,对我也有启发。让我高兴的是,没有学生用百度或谷歌搜索,然后复制粘贴来应付差事。”勒克莱齐奥也注意到,其实表现优秀的学生很多并不是学习文学或艺术的,“考卷答得最好的两个,一个是学天体物理的,还有一个是学经济的。”

    考题链接:

    (1)毕加索曾说过:艺术品是谎言,但能带领我们了解真相。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法国前文化部长马尔罗说过,地球现在的宗教圣地在博物馆,你对艺术是神圣的如何理解?

    (3)如果只能保护一件艺术作品,你选择保护哪一件?

    他眼中的中国学生

    敢表达敢“叫板”,有学生课堂上当场反驳他

    在勒克莱齐奥开这门课之前,曾提到来上他的课的学生只有两点要求,第一要有自由的思想,开放的思想;第二是敢于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事实证明,很多学生的确具备了这两点要求。“我虽然在美国也做过老师,但是我真正为南京大学的学生水平所折服,不仅聪明,语言水平也很高。”

    “和中国学生相处是非常愉快的经历。他们有些勇于发言,有些比较腼腆,但我充分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每次课有两小时,我还会留15分钟时间讨论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批评我的课程内容,指出我的错误,或者对我上课的内容进行补充。”而有些勇敢的学生真的敢和诺奖得主“叫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谈到中国艺术的那节课,有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也让我获益良多。还有一次我将墨西哥的女蛇与中国的龙比较,有位男生立即表示不满,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解释说,只是就两者的外形进行比较,而不是指代表的含义相似。”

    有些学生则“敢问”,“在上过很多次课后,有位学生突然问我,到底什么是艺术呢?我觉得很难回答,于是就反问他,那你认为什么才是生活呢?”勒克莱齐奥说,“我非常感谢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指出我的错误,容忍我的错误。授课的过程也是我学习和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点评学生:

    谈到中美两国学生差异,他毫不吝惜对中国学生的赞美之情,“我觉得最重要的差异是美国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中国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也许是因为美国学生做体育运动的时间比较多,而中国学生学习的时间比较长;共同点是,都有同样的学习求知欲望。不过相比美国学生,中国学生对跨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认识比较深刻。”

    他喜欢的中国文化

    整天泡在老子、庄子中,写下一幅书法“闳约深美”

    勒克莱齐奥很有中国缘,也热爱中国文化。他说:“我虽然认识中国已经有30多年,也经常来中国接触中国文化,但是南京大学真正第一次为我打开了中国文化的大门,第一次能够真正深刻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昨天在活动开始前,勒克莱齐奥向扬子晚报记者展示了一幅他刚刚写成的毛笔字“闳约深美”。

    “我的书法老师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副院长刘卫东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学习中国书法,还有待进一步学习。”许钧教授介绍说,勒克莱齐奥来中国以后,一直在学习中国的文化。“他整天泡在老子、庄子、墨子中,特别感兴趣,最近一直在读的书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中英对照版。”昨天,南大出版社还特意向他赠送了一套《中国思想家评传》中英对照版。

    词义解析

    闳约深美,来源于清张惠言的《词选序》中:“唐之词人,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闳’就是知识要广阔;‘约’就是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的选择;‘深’就是钻研精神;‘美’就是最后达到完美之境”。——编者注

    明年开讲“电影课” 将会说到贾樟柯

    明年,勒克莱齐奥还将为南大学生开一门《文学名著改编视野下的电影赏析》课,“课程内容主要是与电影有关,包括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里面还会提到中国的贾樟柯导演。我在戛纳电影节担任评委时认识了贾樟柯,对他的作品很感兴趣。除此之外,我还关注电影专业毕业生拍摄的一些电影小短片,充满人文关怀,同时对社会有很高的关注度,比如有关女性的生活问题、农村问题等。”昨天,勒克莱齐奥如此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人物名片

    勒克莱齐奥出生于1940年,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代表作有《诉讼笔录》、《沙漠》(一译《沙漠的女儿》)、《奥尼恰》、《流浪的星星》、《饥饿间奏曲》等。2008年,他因为“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性进行了探索”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诺奖得主慨叹被南大学生“折服”>-: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