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照片中常州“最美纺织女工” 重温一段穿越半个世纪的“光荣岁月”

本期协办单位
常州市档案馆
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
常州工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本期撰稿人
江苏省档案局 葛霞 蔡红
常州市档案局 甘跃进 刘莹如
本月,常州工商档案博览中心建成两周年。中心展出的该市百年工业文明,吸引了百余万观众参观。管理人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看完展览后,不少观众都会指着进门处一张黑白照片请教,那个漂亮的女工是谁?常州“最美纺织女工”的说法由此不胫而走。近日,常州市工贸有限公司、常州市档案馆一番曲折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本期人物
常州最美纺织工 杨香翠
右侧展板右上角照片上的那个穿着纺织工人的饭单(工作服),青春逼人的女孩,就是当年常州“大成一厂”的“细纱操作标兵”杨香翠。
展板旁如今的杨香翠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一张照片勾起
常州人的集体回忆
[背景介绍]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建在常州市的新地标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之内。运河五号是利用原常州恒源畅布厂、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常州梳篦厂、常州航海仪器厂等工业遗存和文化遗迹,加以改造和建设而成。其内的工商档案博览中心展现常州百年工业文明的遗址档案。本期档案穿越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的正面是一堵照片墙,是常州工业百年来各个阶段一些标志性的留影。“最美纺织女工”的照片位于照片墙的黄金位置,观众从入口进时,抬头即能看见;而参观后,因为博览中心是一个环形设计,出入中心时也能一眼被这张靓丽的照片吸引。
难怪众多观众都会提及这张照片,它是这堵照片墙上唯一的个人独照,照片上那个女孩眼神清澈、微笑地望着你。和当下美女的青春靓照不一样的是,这个女孩穿得是纺织工人的工作服、白色头套。让人奇怪的是,这身衣服穿在她身上,找不出一点土气的感觉。
那套服装应该是上个世纪中国纺织女工的标配,稍稍年长者都能回忆出,在早些时候发行的五角面额人民币的正面图案上,那3个纺织女工正是这样的装扮。
这个女孩是谁?如今她在何方?不少上了年纪的观众更多疑问,一些人提及:看这张照片应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情景,那个时候一般人难得拍一次照片,因而有机会去照相馆,都得穿一身自己最好看的衣服,少有人会选择饭单,这个女孩为何与众不同?
被观众问得多,常州市工商博览中心的现场管理人员开始向布展方打听,得到的答案是,这张照片是从常州已经归档的企业档案中选出的,照片上那位年轻纺织女工的微笑特别打动人心,她应该是几十年前常州众多纺织女工的一个经典面孔,因而将其列入布展。至于这位女工姓甚名谁,也不得而知。
运河五号旅游部部长王必康分析,何以一张照片勾起了大家的集体回忆,这是因为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工业素有传统,在这座城市人们的身上,多多少少都含有一点工业的基因。
晚清,常州走出了中国工业之父盛宣怀;民国,常州又出了一位纺织巨子刘国钧;解放后,工业进入全盛时期,常州的纺织、机械等行业闻名全国,成为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的一项内容。数十年过去,这座城市的人们再次回到“老样子”的工厂,看见那个时代的纺织女工,自是满怀亲切。
那个漂亮的纺织女工究竟是谁?寻人过程曲折,却收获颇丰。
不是她
但这位女工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一人纺10400匹布,只有8匹次品
近日,常州市档案局、常州市工贸有限公司展开了联合寻找。
在众多的档案线索中,大家很快被一个纺织劳模所吸引。她就是常州市恒源畅布厂织布挡车工颜秀珍。翻开她的履历,从1954年起,她连续六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和二次省先进生产者。其后,更是两次光荣出席全国群英大会,并获邀参加了首都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典。
年长者也提及,这个颜秀珍可不简单,有着“一朵不谢的红花”的美誉。这个纺织女工曾创造了一个至今看起来不太可能的奇迹,她一个人生产了10400多匹布,然而在这10400多匹布中,次布只有8匹,其中4匹还是由机械和前边工序等因素造成的。
档案显示:颜秀珍十年来从未请过一天事假,从未迟到和早退,更让人钦佩不已的是,她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是提早半小时进车间,以做好生产准备工作。有时脱产出去开会或学习总是放弃休息,赶回厂里,自觉进车间帮助处理各种问题。
有人问颜秀珍,你对生产为什么要这样认真?这位纺织女工是这样回答的:“我们自己到百货公司买布,也总想买块好的、牢的、漂亮的,人人都一样,你想想,如果顾客买去的布是次布,穿不了几天就破了,我们怎么能够对得起他们呢!”
这席话今天读来仍颇具意义,她显然够格戴大红花、登上照片墙。问题是,那个“最美纺织女工”是她吗?通过推算,颜秀珍如今应该是92岁高龄。通过辗转打听,寻找人员获悉,颜秀珍近年来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不适宜出门会客。
但经颜秀珍的儿子颜兴大辨认,遗憾的是,照片上的那个女工不是他母亲。尽管没能找到照片的主人,但寻访到的颜秀珍——这个中国产业工人的传奇经历,对照当下,足以让今人感动,算是意外之喜。
工作人员回到那张“最美纺织女工”的照片上,一番仔细查看,发现了一个新的线索。照片上的那个年轻的纺织女工穿的是普通的饭单,胸前印有“大成一厂”的字样,照片下方还印有一行不太清晰的小字:“细纱操作标兵”。顺此线索,往下寻找,最终确定,照片上的主人是杨香翠。
就是她
照片主人公带我们重温“光荣岁月”
当年最普通的岗位,人们都兢兢业业
近日,扬子晚报记者在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的那堵照片墙下,见到了杨香翠。杨香翠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她看着照片上的五十多年前的自己,两相呼应,这样的画面让人颇多感慨。
杨香翠清楚地记得,照片是1960年所拍,是在常州当时有名的庐开照相馆。那身装扮也的确是她的精心之选,老人指着饭单里面的格子衬衫告诉记者,这件当时颇为时髦的衬衫是她的最爱,是她上海的一个姑姑送来的礼物。
而之所以外面还要穿工作服,除了这件饭单是因为评上了先进的奖励外,更重要的是,当时就是觉得当一名纺织女工非常光荣,因而笑起来也就格外灿烂如花。
杨香翠表示,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理解他们这一代工人当时的心境了。她记得当时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职业,几千人的大工厂,大家住集体宿舍,有老师傅带着,真正的是爱厂如家。
“好像那个时候的人们普遍单纯,从不会觉得当工人被人看不起,即使最普通的岗位,也会兢兢业业,就想着要为集体、国家做贡献。”
至于这张照片最后如何被收入档案,杨香翠已经记不清楚了,一个很有可能的情况是,这个漂亮的纺织女工当时亦是多次“标兵”的获得者,因而企业将她的照片入档收藏。
■记者手记
劳动光荣,劳动者最美
运河五号旅游部部长王必康曾是常州第五毛纺织厂最后一任副厂长。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纺织工业是常州的支柱,能够进纺织工厂当一名忙碌的一线工人堪称上上之选。“那真是一个劳动最光荣的年代。”
事实上,即便在重商逐利年代,重提劳动最光荣仍更具现实意义。了解杨香翠的故事后,回过头再看常州工商档案博览中心里的那张照片,觉得更美!
鸣 谢:王必健、杨香翠、颜兴大、周兆喜、盛金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