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时事聚焦 → 文章内容 → 汉字听写大赛,扬子女校对拔头筹

汉字听写大赛,扬子女校对拔头筹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3/12/23 7:06:40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在《非常了得》节目中听写10个词组,扬子晚报校对员赵云是唯一一字未错的嘉宾

    扬子晚报校对员赵云。

    赵云(后排右)在节目现场。

 电脑用得多了,提笔忘字是不少现代人的通病。在最近江苏卫视播出的《非常了得》栏目中,有一个汉字听写大赛的环节,扬子晚报校对部的赵云被邀请到现场做嘉宾。凭借扎实的功底,赵云最终一字未错,抱回了一等奖。与错别字的“斗争”贯穿着赵云的工作与生活,拿到奖之后,一直低调的她直到最近才被人发现,她说,浮躁的社会下,静下心来甄别字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自己也从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不少乐趣。“当好报纸的‘啄木鸟’,便可以将报纸更好地呈现给读者。”她说。 扬子晚报记者 李冲

    台前

    嘉宾里有高三老师、博士,

    唯有她10个词组一字未错

    在12月11日播出的《非常了得》节目中,有一个汉字听写大赛的环节,节目制作方将场地设置成“同桌的你”的课堂模式,参赛者是栏目组邀请来的四位嘉宾,还有此节目的四位主持人孟非、郭德纲、柳岩、姜振宇。除了扬子晚报的校对人员,邀请的另外三位嘉宾分别是高三语文老师、博士生、大学生。

    比赛共有十道题,“老师”报出十个词组或成语,参赛者必须在不借助手机等工具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这十道题分别是“雾霾”、“慰藉”、“修葺”、“寒暄”、“伎俩”、“挖墙脚”、“饮鸩止渴”、“再接再厉”、“插科打诨”、“孟非、郭德纲”。

    在这个汉字听写大赛的小游戏中,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答案就已揭晓。扬子晚报校对员赵云十道题全对,得了第一名。获得第二名的是孟非、郭德纲、柳岩,他们都答对了7道题。

    赵云获得一等奖之后很低调,一直到前天才被周围人知晓。她对记者说,“节目是一个多月前录制的,当时江苏卫视的一位编导朋友邀请我去参加的,得了一等奖后,孟非感叹道,还是报社的校对在这方面比较厉害!”

    赵云对记者说,其实在参加这个比赛之前,是很紧张的。“编导邀请的时候说,要找一些比较专业的嘉宾,这个‘专业’二字让我颇为忐忑,比赛结束后,他们说我是深藏不露。那是因为一开始写字就不再紧张了。”赵云说,尤其当面对高三语文老师时,心中着实有不小的压力。

    幕后

    十几年校对扬子,

    记录的错别字已有好几本

    扬子晚报记者昨天采访了赵云,她已经在扬子晚报校对部工作十几年了。“1999年大学毕业后就到扬子了,当时是实习生,2002年正式进入一直到现在,始终在校对岗位上,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赵云对记者说,参加比赛之前,选题对所有人都是保密的。“很多字对我来说,没有疑问,直接就写出来了,只有一两个字比较纠结。”赵云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饮鸩止渴”这几个字。“我曾经在这里犯过错。”赵云坦言,扬子晚报对文字校对工作很严谨,对读者投诉也很重视,只要发现出错都会重罚。“刚进扬子时,有一次校对时,饮鸩止渴的‘鸩’字,左偏旁被写成了‘九’,但我没校对出来,被读者纠错后,因此对这个字印象太深刻了!写的时候丝毫不犹豫。”

    赵云对记者说,在报社校对过程中,有时发现歧义或者不太明白的词语,会给编辑甚至记者打电话。“记者身临其境去参加活动,对情况比我们了解,晚上打电话时,无论多晚,他们都不厌其烦地解释清楚,以便我们能更好完成校对工作。这个互相帮助、学习的氛围对人的成长非常有利。”

    “校对部多数员工都很有资历,每个月部门会开会总结、分享经验等。”赵云对记者说,部门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本子,将个人容易混淆的词语记录下来,收集错别字。现在,赵云收集的错别字已经有好几本了,对工作也有了新体验。“现在看到错别字,就下意识地反应到,这两个字的搭配不对,看上去就不顺眼,不舒服,再细看,果然是有错误,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职业嗅觉吧!”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汉字听写大赛,扬子女校对拔头筹>-: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