窨井盖坏了找不到“东家”咋办 南京唯一的“窨井鉴定师”来破案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主城区目前大约37万多个窨井盖,大量窨井盖上面的标示不清,甚至张冠李戴,有时丢了或者坏了很难找到产权单位。在南京,有这样一位“窨井鉴定师”,他一个人,一部手机,一辆车,不管何时接到报修电话,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样孤独而辛苦的工作,一干就是12年。昨日,扬子晚报记者跟随这位唯一的“窨井鉴定师”姜新会上路排险,他就像一个高明的侦探,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线索中准确作出判断,令人叹为观止。
扬子晚报记者 陈迪晨 季宇轩 文/摄
A 这是一份需要极强判断力的工作
从密密麻麻的电缆线中找到产权单位
昨天下午,记者跟着姜新会一起上路,体验“窨井鉴定师”的工作。随后来到三牌楼附近,他说,市民打来电话反映此处有一窨井盖破损,现在来看看情况。记者看到,这是路边一处再普通不过的方形窨井盖,窨井盖有些破损和变形,习惯低头看手机的人们走到此处时,很容易被绊倒,摔个头破血流。这窨井是哪家单位的,该通知谁来维修呢?记者看到,窨井盖上并无明显标示,老姜麻利地从车后备厢中拿出一只警示牌安放在路边,取起一根铁钩子勾住窨井盖上的孔,将沉重的井盖给勾了上来,里面露出了几十根密密麻麻的电缆电线,记者这个外行看了根本是茫无头绪。但没一会,老姜就鉴定出来了,“我判断这是警方所用的窨井。窨井并不深,里面排布的线都是一样粗,最重要的是从线的走向能看出是和附近的信号灯和探头连起来。”随后,姜新会要做的事是联系上窨井的产权单位,通知这些该单位前来整修,过几天还要再来现场查勘维修情况。老姜告诉记者,其实这样的窨井已经算是非常好判断的了,最难判断的是许多单位混合使用的混合井。
B 这是一份孤独而又危险的工作
经常在马路中间钻进窨井查勘情况
随后,姜新会带着记者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门前路段的一处窨井。此处交通繁忙,车辆川流不息,放好警示牌后,老姜打开井盖,这是一处混合井,有许多家单位都在同时使用。记者看到姜新会围着窨井转了好几圈,从不同角度查勘里面的情况,时不时还要弯腰蹲下。记者站在他旁边,中山东路上的车呼啸而过,多辆车停在警示牌前,并打方向从另一股道绕行。此时的感觉其实并不好,由于站在马路中间,身处车流之中,极度缺乏安全感。很难想象老姜每次出现场都是单枪匹马,安全性如何保证。老姜告诉记者,相比较起晚上或者下雨天处置情况,这次的条件可好多了。这可真是一份孤独而危险的工作,不仅要独自应付黑暗、又脏又臭的井下,还要注意自身安全。记者记得有一次媒体曾报道过南京一家单位工作人员在马路中央的窨井里工作时,头刚刚探出井口,就被疾驰而过的车辆撞击身亡的事件,老姜说他也知道这事。至于自己这么多年来遇到的危险,他只用“有惊无险”一句带过。
12年的研究让姜新会成了一名窨井专家。姜新会告诉记者,他一年处理2200多起窨井事件,在辨别窨井产权单位这事上,还从未出过错。
C 这是一份经常背“黑锅”的工作
被窨井“坑”了的市民逮着他就大骂
“窨井鉴定师”的工作,并不像这个名称那样风光,更没有“珠宝鉴定师”等其他职业那么高大上,甚至根本不是个正式的职业技能,但是绝对不简单。姜新会在单位被同事称为“铁人”,他的“待遇”超然,说起来一般人也许会嫉妒,一人一部工作手机,还有一辆“专车”——一辆普桑汽车,南京市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处里这个岗位就他一人。但是如果你知道他的职责,谁都不会要这个待遇了。无论是不是刮风下雨,逢年过节,只要电话一响,他总是立即出发,赶到事发现场。鉴定窨井属于哪家单位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他找到了窨井的产权单位,却没有权利让人家立即前来维修,因为没有工作上的隶属关系,所以他只能协调处理。但很多时候,被窨井“坑”了的市民并不知道这些,看到他来处理窨井盖,就认为这账得算到他头上,为此,老姜也不知受了多少“不白之冤”。
有一次,姜新会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虎踞路上有人掉进了窨井里,投诉人非常着急,姜新会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但掉进窨井里的伤者家属见到他就一通大骂,拽着他的衣服要求赔偿。姜新会不停地劝慰伤者家属。最终,姜新会苦劝了2个多小时,对方知道了他的工作职责,明白他只是“第三者”,跟事故根本全无关系。对方这才说:“我还以为就是你们单位的责任呢,委屈你了!”
■他的故事
家人的理解让他很内疚
经常半夜出门,妻子也曾“闹”过
姜新会鉴定窨井盖的技术很高,但是他的“情商”似乎更高。有时一个窨井涉及四五家单位,他得把这些单位的人员全部请到现场,让他们分清责任,或者承担各自的义务,他的话其实没有任何约束力。协调这样的场面有多难?可是老姜凭着他的真诚和负责,每次都能协调得好好的,圆满处理完事情。姜新会的同事告诉记者,这十多年来,老姜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老姜此时突然悄悄背过身去,抹去了眼泪,他是真心觉得亏欠妻子女儿太多。
因为窨井盖经常晚上被盗,午夜出更是家常便饭,由于睡眠时间极不固定,导致了老姜长期睡眠不足,作息时间被彻底打乱了。为此,一到晚上,姜新会就把手机调成振动,但夜间出发的动作哪怕再小,都会影响到家人的休息。家人对姜新会的工作也能理解,但时间长了,换了谁都会有委屈和怨气。有一次,老姜的妻子真的跟他闹起了离婚:要么换工作,要么就不过了!这事当时闹得还挺凶,但后来老姜没换工作,妻子还是照样和他在一起,甚至更恩爱了。同事问老姜怎么解决的,老姜呵呵一笑:“用了点小计谋。”至于什么计谋,他坚决不说,同事也只能赞佩老姜的情商真高,把老婆“哄”得定定的。老姜说,其实也没那么玄,他知道自己确实亏欠妻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的,她们虽然嘴上从来不说什么,但老姜知道她们心里肯定会有想法。为了让她们能更理解并支持自己的工作,老姜只要在家就会包揽所有的家务活,让老婆孩子也“放放假”。妻子和女儿都是懂道理的人,时间长了自然知道他工作的重要性,“闹”其实也是心疼他,“这么多年来,想对老伴和一双女儿说声谢谢。”
路人的举动让他很感动
窨井盖丢了,一家三口当“路障”
谈话时,老姜总是更多谈论别人,对自己获得建设部劳模、南京“好市民”等荣誉的事绝口不提,这些还是他的同事说起来的。老姜告诉记者,自己是个很平凡很普通的人,这个岗位也很平凡,但是自己很高兴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帮助到别人,因为在工作中,自己总是能遇到好人,这些好人让他感动,让他更加努力做个“好人”。2006年的一个冬天,姜新会称,那天已经快零点了,看天这么冷、而且时间这么晚了也没什么电话,他正准备上床休息,这时来了一个投诉电话,说在凤台南路上的马路中间缺失了一个窨井盖。他赶紧穿好衣服从家里出发,即使这样,等他赶到那边的时候,已经过去快四十分钟了。只见路中间缺失的窨井盖旁边横着一辆摩托车,车灯大开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一边跺脚、一边哈气,正站在旁边当路标,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姜新会赶紧下车,设置好警示标志,小伙子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时,路边忽然传来一阵小孩的啼哭声,他扭头一看,这才发现在昏暗的路灯下,还有一个年轻的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小孩,许是被冻坏了,小孩哭个不停。这时,姜新会才明白这是一家三口,他们从亲戚家回来发现这个缺窨井盖的情况后,便立刻打电话投诉。因为担心别的车辆不注意会掉进去,寒冷的冬天的半夜,他们站在马路上以身当路障。“这样的热心人我遇到得太多太多,我经常会被这些普通的南京市民感动,我们的城市需要每个人都来做守护者,我们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后记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但是老姜的工作手机还是时刻带在身边,这个年,陪伴他的除了妻女家人,还有他的工作手机,“就是吃年夜饭的时候接到电话,还是要出去。”老姜告诉记者,领导都很照顾他,安排其他同事春节期间替他值班,但是他说自己休息了,同事就要放弃休息,再说这窨井盖的事情,他熟,还是自己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