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援救4岁重病儿患儿妈妈花一年半绣成巨幅“感恩绣”

两年前,南京义工援救4岁重病儿 患儿妈妈花一年半绣成巨幅“感恩绣”
近日这幅承载谢意的十字绣送到南京;将拍卖以帮助更多孩子
孤雁的侧影照。她只想默默无闻中继续自己的助人之路。
去北京救治前,小盛文和母亲在南京留影。
二年前,来自贵州大山的母亲王丕会独自背着4岁的儿子刘盛文来到南京。小盛文得了严重的脑炎和肾病综合征,危在旦夕。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南京女孩孤雁,偶然得知了盛文的情况,开始为这个4岁男孩展开了一场爱心救援,让小盛文得到及时救治,病情终于好转。
朴素的王丕会一心想着回报南京好心人。她默默坚持,耗时一年半完成了一幅2.8米长的“金陵十二钗”巨幅十字绣。近日,这幅满载谢意的“感恩绣”送到了孤雁之手。
而爱心故事还在继续……
2011年12月救助
南京女孩发起爱的救援
筹了16万救回重病患儿性命
2011年12月,南京23岁女孩孤雁在“宝贝回家”当义工时,听说在南京儿童医院,有个4岁的贵州男孩得了罕见的脑炎,每次发病,孩子都用头撞墙,缓解疼痛。孤雁赶紧来到儿童医院,找到了患病儿童刘盛文的妈妈王丕会了解情况。
原来,盛文一家来自贵州兴义山区,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在家务农。2011年4月,小盛文因为持续高烧不退,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综合征和病毒性脑炎。为了给孩子治病,家人先后在贵州兴义和重庆的儿童医院治疗,花去了家里仅有的十多万征地补偿款,但孩子的病并没有好转。当地医生劝王丕会放弃,但这位坚强的妈妈却抱着孩子,借债踏上了来南京的火车。
“她(孤雁)来看孩子的情形,我永远不会忘记。”王丕会近日回忆当年见到孤雁的情形说,那天南京突然下了雪,护士又发了欠费催缴单,看着越来越多的医药费和病床上的孩子,王丕会感到了空前的绝望。就在这时,病房的门开了,一个陌生姑娘,头发上还滴着雪水,就询问刘盛文的病床在哪。这位姑娘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她说自己是一名义工,让王丕会叫她的网名“孤雁”。
孤雁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和医药费的情况后,拿出了相机,拍下了孩子的照片和诊断书等材料,临走前,孤雁留下了电话号码,并握着王丕会的手告诉她:“医药费我帮你解决,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孤雁走后没几天,网络上出现了呼吁援救4岁脑炎儿童盛文的帖子。不少媒体报道了盛文的病情。很快,王丕会收到了来自南京爱心妈妈的数万元捐款,缓解了燃眉之急。又过了几天,一位好心人往王丕会的账户上打了2万元钱。再后来,盛文转到北京治疗,一位北京的妈妈看到孤雁的网帖,给王丕会送去了几万元治疗款,而乐施会也收到了孤雁帮忙填写的申请单,为盛文募捐了5万元医药费。近16万元的救命钱,让小盛文得到及时救治,保住一命。
2014年2月感恩
孩子妈绣“金陵十二钗”谢恩人
耗时一年半完成2.8米长十字绣
从2011年12月至今,王丕会在小盛文南京治病期间见过孤雁两次,尽管她一再追问孤雁的真实姓名和住址,但孤雁每次都告诉她:“我的名字不重要,孩子治病要紧。”
2012年7月份,小盛文的脑炎终于治好了,肾炎也得到控制,于是小盛文离开北京,回到家乡接受后续治疗。
回到家乡后,王丕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回报帮助儿子治病的孤雁。她告诉记者:“我没有文化,只能用手工十字绣来感谢恩人了。”打那时起,每天晚上无论多晚,王丕会都要拿起针线,绣一会十字绣,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完成2.8米长的巨幅十字绣。这幅为南京好人准备的“感恩绣”叫“金陵十二钗”。
记者近日通过电话联系上王丕会时,她正赶去工作。盛文出院后,王丕会和丈夫在家乡每人都打了两份工,但只够维持盛文每月5千多元的医药费。每天早晨6点钟,王丕会要赶到一栋大厦做保洁直到下午;接着,她又按照家政中心安排,到雇主家里打扫卫生。晚上接婆婆的班,照顾盛文。
在绣“感恩绣”的这一年多时间里,王丕会每晚都要等儿子睡了以后,她才能拿起绣针。
“想到在南京遇到这么好的人,我很感激,不觉得累,我就想快点绣好,送给孤雁。”王丕会说。
王丕会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十字绣完成后,曾有人出价1.8万元想买,但是她舍不得。
“我家穷,但这是给好心人的东西,再贵我也不能卖。”
尽管已经被拒绝了多次,但王丕会今年春节前还是给孤雁发了短信:“能不能告诉我你的地址,我的十字绣完成了,想送你当春节礼物。”而短信这头的孤雁似乎也被这位妈妈的执着打动,她发去了自己的通讯地址。王丕会这才知道孤雁姓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