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六”高峰好走了 机关办事不便

南京市级机关昨起实行“朝九晚六”工作时间,记者探访发现——
早高峰好走了些,办事不太方便
“路好走了一些,但办事却又有点麻烦,”一位去机关办事市民的这一评价,代表了不少人的心声。昨天,是南京市级机关和多个区机关实行“朝九晚六”工作时间的首日,也是启用夏令时首日。记者分别探访了城市主干道、机关大院和各处办事大厅,看看这一“作息时间”的改变给机关和市民带来了哪些影响。
南京市市级机关工作时间
调整前
夏令时 上午8:30-12:00、下午15:00-18:00
平时 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
调整后
夏令时 上午9:00-12:00、下午15:00-18:00
平时 上午9:00-12:00、下午14:00-18:00
早上推迟到9点上班,
交通拥堵有所减轻
昨天是市级机关开始实行“朝九晚六”工作时间的首日,因为错时的缘故,当天早高峰部分曾经的“节点”拥堵有所减轻,像北京西路草场门路口、北京东路太平北路路口等,不过从全市的总体情况来看,变化并不是很显著。
部分路段好走一些了
龙蟠中路到太平北路开车快了10分钟
因为要送妻子,市民韩先生每天上班的行车路线都是龙蟠中路—北京东路—太平北路,所耗费的时间在40分钟上下。昨天上午8点韩先生从家中出发,按以往的经验,到了北京东路时左转的车辆应该排起了长队,有时需要等两个信号灯,可他到了此处时,发现前方只有4辆车,顺利一次性通过。北京东路、太平北路上的车子也不算多,等韩先生到单位后,时间显示是8点30分。“还是有效果的,比我平时上班节省了10分钟。”
北京东路早高峰不那么堵了
昨天早上8时,记者来到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门口,这里的交叉路口已经有不少车辆在等红灯,车辆排队有近30米,但是并没有出现车辆堆积、无法通行的状况。
上午八点十五分左右,能够明显感觉北京东路上过往车辆开始增多。记者数了一下,每分钟大约有五辆车进入市政府大门。北京东路车流也开始增多,但在交警的指挥下,都能够顺利通行。北京东路和成贤街十字路口的两位交通协管员觉得推迟市政机关的上班时间,对于缓解北京东路的交通压力还是有帮助的,“平时这里从八点开始就有很多车,今天都快八点半了,车子才多起来。”
北京西路排队车辆少了三分之一
交警五大队民警喻何鑫常年在北京西路执勤,按照以往的早高峰惯例,从西往东方向,通过其中的一个路口,有时需要等两个信号灯。“比如说通过北京西路西康路路口,早高峰排队的车辆往西要超过华东饭店。”喻何鑫告诉记者,从当天上午执勤的情况来看,以上路口早高峰绝大部分时间,排队的车辆都不到华东饭店,要比往日缩减了三分之一,一个信号灯就可以通过该路口。据了解,从北京西路到鼓楼,沿途几个路口的车辆排队等候现象都有所好转。“不仅仅是连接东西走向的北京西路,连接南北的主干道中山北路,早上8点半之前也是比较畅通的。”
全市的拥堵缓解并不显著
由西向东车辆排队占据了清凉门大桥三分之二
尽管说当天上午北京东路、北京西路、鼓楼等路段通行状况有所改变,可从全市总体情况来看,拥堵缓解并不显著。昨天上午8点半,记者从水西门大街刚进入城西干道,前方就排了长队,只能慢慢往前挪动。到了清凉门大街广州路口时,由西向东通行的车辆,排队已经整整占据了清凉门大桥的三分之二,最起码两个信号灯才能通过。通过“南京路况直播间”两天的同时段播报也能看出,市区的大多数道路依然是车多难行。
7月14日上午8:00,中山东路中山门往清溪路、汉中路汉中门往牌楼巷、中央北路和燕路往中央门、集庆门隧道南向北、新庄立交进玄武湖隧道、卡子门高架往龙蟠中路、水西门高架往汉中门高架、桥北路柳州路往市区车流量较大。
7月15日上午8:15,桥北路柳州路往长江大桥、大中桥往大光路、汉中门广场由西向东、中山北路虹桥由北向南、集庆门隧道南北双向、中央北路和燕路往中央门、新庄立交往玄武湖隧道、卡子门立交往龙蟠中路、广州路省人民医院由西向东车多缓行。
原来8:30结束的早高峰延长9点才做完
“效果确实感觉好了一点,但仅限于部分路段。”南京交警一大队副大队长吴晓辉告诉记者,7月14日早高峰,北京东路还出现了排队的现象,不过15日的早高峰就相对有序得多。吴晓辉告诉记者,北京东路是市级机关集中的路段,机关单位延后半个小时上班后,7:30至8:30这个高峰时段的车流就会相应减少,预计北京东路早高峰路况会有所好转。不过,原本8:30结束的早高峰,要到9点才能结束,早高峰时间延长了。
至于“朝九晚六”这样的错时上下班措施能缩减多少车流,交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暂时很难统计,要等到实施一段时间后,对某个固定路口固定时段进行归纳统计后才能与之前的进行对比。
下午3点上班,
市民 办事不太方便
梅园新村街道办事处 市民抱怨“三点才开门太不方便”
下午二时四十分,记者来到了梅园新村街道办事处,办事处大厅已经聚集了不少等待着的市民。窗口上贴着通知,这里的下午对外工作时间已经改为了三点整。等待的市民对此感到很不理解。“本来工作时间就不长,还推迟开门时间干嘛。”
等待了约十五分钟,玻璃门内的工作人员开始出现。等待的市民们抱怨的不少,“这么迟上班,我们下午有事呢。”面对市民的质疑声,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显得很“淡定”。直到下午三点整才打开玻璃门,等待了很久的市民们纷纷小跑过去。
来这里领取体检报告的胡女士进去得很快,但仅仅一分钟后就出来了。她不满地说:“我们两点半就来了,等了半个小时,开门迟就算了,进去还没人。”记者随胡女士走进大厅,发现这里的“综合救助中心”、“残联 慈善”、“门票开零”等窗口并没有工作人员出现。
胡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天本来计划拿到体检报告后去车站赶下午三点四十的车,“谁知道这里这么晚才开门。”下午三点十分,几个之前无人的办事处窗口,工作人员才陆续到岗。
房产交易大厅 天气还不算热,推迟3天实行“夏令时”
昨天下午一时五十分,记者来到位于华侨路南京市房产交易大厅,这里还没有开始下午对外工作,但是大厅内工作人员已经到岗。大厅门口放置着醒目的通知,从7月18日起,这里将调整作息时间,对外工作时间为上午九点至十二点,下午两点半至五点半。
工作人员介绍:“今天还是按照老的作息时间来,也就是上午八点半到十一点半,下午两点到五点。”他还告诉记者,新的作息时间本来应该15日就开始实行,但是考虑到天气还不是很热,而且每天来办事的市民很多,所以延后3天实行。
婚姻登记处 上班时间太短,市民来不及办事
下午2:20,记者来到位于估衣廊38号的玄武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大厅里已有10多位前来办理手续的市民在等待。婚姻登记处的大门紧锁,没见到一个工作人员。玻璃上贴着一张通知:接上级通知,从7月15日起,受理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3:00-5:30。
2:40左右开始下雨,来的人越来越多,不大的厅中已有30多个人。
经记者询问,几乎所有早到的市民都不知道机关上班实行“朝九晚六”。3:00工作人员开始登记,现场秩序井然。
记者翻看了意见簿,早在2009年就有市民提出希望提早上班时间。很多市民表示受理时间太短,很多手续要到多个地点办理,而且机关工作时间和平时上班时间冲突,现在又推迟上班时间,根本来不及赶来办。还有市民建议:“机关上班改时间要征求市民的意见,在制定时不能只想到自己,也要考虑到我们还方便,对不对啊?”
■公众声音
工作时间缩水,增加百姓办事难度
市民张先生说,“朝九晚六”制度下,公务员夏天日工作时间缩短为六小时了,“没调整前是七小时,现在成了六小时。”他认为缩短工作时间不太说得过去。“机关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为了午休,顺延上班时间这都没问题。但缩短了工作时间,无疑是增加了老百姓办事的难度。”张先生说。
市民徐女士表示,现在很多企业午休时间都非常短,下午1点就开始上班了。相比之下,机关的午休时间太长了。机关作息时间和企业差太多,很不方便企业和市民前来办事。
根据工作差异,各部门作息安排应灵活一些
采访中,还有公务员建议道:“‘朝九晚六’一定程度上避开了交通高峰时间。但是不是可以更灵活一些呢?”在他们看来,偌大一个南京市,全市机关都施行一个作息制度,显然会有“一刀切”带来的问题。“每个区县、每个部门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区域和工作职能,每天接触群众的工作量也不一样,作息制度的设立还是要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考虑。”这位公务员说,“最好是能把作息制度再细化一下,或者干脆让各个部门有更灵活的处置权。”
C 本来上班时间就短,还有人迟到早退
“你可以去机关食堂看看,有多少人是11点半就来吃饭的。”机关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虽然规定上午是工作到12点,但碍于习惯,还是会有一些人提前下班去吃中饭。“夏天本来工作时间就短,这样就更加缩水了。”
有多位市民建议,南京市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应该对夏令时后,机关特别是窗口单位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迟到早退、影响办事效率的现象。
实习生 刘彧扬 刘朝阳 蒋郭吉玛
本报记者 郭一鹏 仇惠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