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智慧

顾德宁
在以色列旅游时,陪我们的A女士见多识广、思路清晰且口才极好。她原在国内做记者,留学美国,返回清华大学教书,后又嫁了以色列人,现在一所学校里教书,业余客串同胞的导游或国内官方代表团的翻译。
一路听她即兴“讲课”,感慨犹太人的智慧。比如我们看到一处草地起火,周围有人打电话报了警,然后,人和车都视而不见,急忙离开。A女士解释说,以色列法律规定,看到火灾,不论大小,及时报警,就是好公民,报警后要及时离开现场,为赶到的政府专业人员灭火腾出道路和空间,如你待在原地等待,被“清场”致伤,后果自负;如有人见义勇为,参与救火受伤,不仅后果自负,如妨碍了专业人员灭火,还要负法律责任。以色列特别强调,青少年救火属违法行为。以色列没有“小英雄”,但成年后必须当兵,男性的预备役要服到50多岁,随时准备为国牺牲。以色列的社会管理很有特色,政府和民众的职责清楚,分工明细,效率高,成本低。真是很有犹太人的智慧。
A女士说,以色列人教育孩子爱学习,但不做书呆子,而是特别培养他们的自己动手亲力亲为,养成一种不怕吃苦的拓荒精神。她接触的以色列人,不论是否有钱或有职位,都喜欢自己动手干家务活。她老公都是自己洗车,穿着长筒雨靴,拿着水龙头,就像地道的工人,还以此为乐为荣。以色列人一般有三个社交圈子,一是公司、单位或学校等,二是军队或准军队的,三是宗教和社区的,在不同圈内,各自的身份常有交错,A女士老公在公司是总经理,他公司的一位清洁工则是他所在准军事团队的长官,出操军训时,这位清洁工一样严格要求他老公,该训就训,不会碍于情面。以色列军人团队是家庭性的,军人无论现役还是预备役或退役,军人和彼此的家庭都保持密切联系和深厚友谊,常有聚会和交流。
A女士一路津津有味地解说“犹太创造现象”,据说,这是西方学界的一个重要概念。何谓“犹太创造现象”?例如,在思想领域,卡尔·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等是犹太人。在现代犹太人作家中,《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普鲁斯特是意识流的先驱者;《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茨威格是传记文学的心理描写大师;《城堡》、《变形记》作者卡夫卡是对当代西方和世界文坛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是表现主义大师。获得诺贝尔奖的犹太作家有十几位。在艺术领域,有一大串音乐和绘画大师是犹太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冯·诺依曼、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波尔、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等,都是犹太人。在经济领域里,创造了金融神话的罗德柴尔德家族,石油巨头洛克菲勒,股神巴菲特,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等都是犹太人。当今全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里,犹太人也不少,如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等。“犹太创造现象”与他们多年重视教育和拓荒精神有关,其中的智慧令人惊奇和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