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媒体广角 → 文章内容 → 汤泉金叶

汤泉金叶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5/5/12 13:36:20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池 澄

    时下,南京栖霞山枫红如火,游人如织,一位老友对我说:“古城赏秋,美景很多,浦口汤泉的三棵千年古银杏树正黄叶飘飞,也不可不看哟。”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游兴,翌日,就到了古银杏树的所在地——汤泉镇。下车,在当地乡亲的指引下,从一条宽宽的巷子向北眺望,远远就看到三棵古银杏像三把巨伞,在明媚的秋阳映照下,神光耀目,黄叶如金。有人称这一景点为“汤泉金叶”,我深为赞许。

    走近三棵树,东两棵西一棵如品字排列。“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按高低差异,分别以“伯氏”“仲氏”“叔氏”为其命名,我伫立于伯氏树下,身子觉得有些许微微颤抖,惊叹世间竟有如此令人震撼的擎天神木,深感此行既是赏叶,更为赏树。伯氏树高27.6米,需八九人拉起手方可合围,树身斑驳如鳞,挂有七八个硕大的树瘤,称“千年垂乳”,最长的达2米有余,我仰头望树,一树黄叶在秋风中飘拂,多像闪烁金光的丝丝银发,让人联想起恩重如山的母爱。

    眼前这三棵长寿树,树龄都在千年以上,年复一年,春夏洒一片绿阴,入秋挂累累硕果,秋深披一身橙黄,万木萧疏之际,它显献一片令人怡悦的丰盈,引人遐思。遇一远来的居士,捧取了数十片黄叶纳入袋中,他说:“带回家,每片叶子上写一佛字,可当《贝叶经》。”此时,我也珍重地拾取了一片夹入书页中留作纪念,举头再观大树,满树的叶片,一叶一叶像一把把金色小扇,扇动我的思绪,叶间有墨黑的树干分行,一行一行,顿觉片片金叶如诗……

    游兴方酣,总想了解一下古银杏的前世今生,巧遇一位居住附近的老人,与我攀谈起古银杏的往事,他说:“这地方是古惠济寺旧址,三棵树原是一位贤人栽的,按祖先传下来的说法,山上有‘太子汤’,山下有‘太子树’,太子就是昭明太子,他在世时距今已有1400余年,这三棵树也就各有1400多岁了。”此类传说可信吗?

    归来查阅史料。汤泉原属江浦县,据清光绪年间编纂的《江浦埤乘》载,北宋秦观从家乡高邮远道300余里游访汤泉,他在《湖海集》中记汤泉之游有如下数语:“汤有五,一曰‘太子汤’,旧传梁昭明所游。”这说明昭明太子确曾到过汤泉,并曾进“汤”沐浴,“汤”因太子而得名。林散之先生是江浦本地人,他不仅是著名书法家,也是诗人、学者,他研究认为,三棵古银杏所在地的惠济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林老生前曾多次虔诚地敬谒这三棵千秋神木,并写了一首长诗《古银杏行》,其中有句:“汤泉镇阴惠济寺,中有银杏稀世瑞……昔时寺蒙恩宠赐,昭明游息之所寄,良夜几闻读书声,芳草齐发春草思。”他确认惠济寺也曾是昭明太子读书处。古木的树龄与昭明太子在世的年代吻合,古银杏为昭明太子所植,这一传说是可信的。

    昭明太子萧统,在我国历史上以仁德贤明著称,他为后代留下了一部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他是一位读书人、编书人,应说还是一位种树人,为我们留下这三棵“稀世之瑞”的银杏树。我取出那片金黄的树叶,从它的脉络经纬里,感受这位种树人当日的抱负,他远声乐,亲自然,贵为一代王储,在他的心目中,恒久的生命之绿及其片片金叶演绎的绵延不绝的辉煌,不逊万里江山!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汤泉金叶>-: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 上一篇文章:夜莺婉啼
  • 下一篇文章:飞过布达拉宫的鹰
  •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