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广告部   扬子晚报广告部  
您当前的位置:传媒广告网媒体广角 → 文章内容 → 如 意

如 意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5/1/15 17:20:28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申卫宁

    冬浴是奢侈事,因为怕脱衣。天寒地冻,佳人都穿羽绒服了,何况老人?棉衣如熊,抱臂向炉,可谓蛰居而静好,但不久便有痒起于某寸皮肤,便目光涣散,姿态不变,似怕惊了它,待机而捕捉。痒如狡虫,忽忽爬动,不知其所往,却也有规律,多止于肩胛后,手够不到,心焦气浮,恨不能臂长几分。

    气急之下,有人靠梁柱而蹭,终究隔靴搔痒,而且其态如牛,绝不雅观。有人呼妻唤子,口述方位,而往往难以精准打击,却误伤平民,令人气急败坏。老妻甩手去,而稚子手冷如铁,甫一伸进,如同冰雪灌颈,更兼敷衍塞责,简单粗暴,直教人情何以堪!

    而雅士气定神闲,手拿“竹手”,或自衣领入,或自下摆入,施施然慢条斯理,闭目微笑,随心所欲,痒起处而竹手至,竹手至而痒立消,浑身舒泰,真神仙也。竹手又称“不求人”、“老头乐”、“孝子手”等等,最妙的还是叫“如意”,未尝过滋味的,好处难与君说。

    文一点说,如意是人意志的外延,“善假于物”,想挠到手不能够到的地方,就发明了这个,称心如意了,呼做“如意”。起初是直柄,弯曲处做成人手状,专事挠背。因为口彩好,渐渐柄成了流线型,首端则变成灵芝形、卷云形,材质由竹木而到铜、金、玉等等,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佩戴如意之风盛于魏晋,作为权杖象征盛于清代,如此发萌于大俗,拟形而得名,由名而形而上,终至大雅的,好像只有如意一种。

    如此如意,已离本意远矣。一对追逐幸福的夫妻,离开偏远宁静的生活,到繁华处追求如意的生活,却在追逐的过程中迷失了对“幸福”的理解,这样的例子很多。其实缺憾才是人生,肩胛处是手不能及的死角,不能尽兴的缺憾,也是造物者的慈悲。

    德语“夫妻”一词,直译成中文,是“互相挠背的人”,英语“你挠我的背,我挠你的背”,意译就是“互助”,挠背是全球通感的温馨。“如意”的发明,实在是拂了造物者的初心;而对“如意”的拔高,又是违了发明者的初衷。

    欲望如果在爱的怀抱里,是有利无害的;脱了爱的缰绳,就会成猛兽,已经有害,岂能如意。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是对的,否则就会损害别人的生存。《解放日报》1985年2月5日:“每十万万份奖券为一开奖组……三等奖三个:挠痒竹手一把。”那时候我们曾经那么容易满足,对物质越容易知足,就离如意越近。

扬子晚报在线支付

<如 意>-:百度搜索 gooolge搜索 雅虎搜索 QQ搜索 狗狗搜索 有道搜索
  • 上一篇文章:潜 伏
  • 下一篇文章:打死不能说的事
  •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